□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松
田风利是山东省美协会员,今年45岁,德州人。
他瘦高个子,总喜欢戴一顶鸭舌帽,衣着朴实随意,说话不多且语调和缓,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但与他聊天时,他总会说出那么几句惊人之语:
“画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事”、“业余时间都在画画。我不喜欢逛街,最近一次去德百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
▶逐梦不懈数十载
“我从小喜欢画画,恰巧我大姨夫吴长东先生曾师从著名画家关友声老师,他经常给我指导。”2月15日上午,谈起自己学画的经历,田风利在自己的画室中向记者娓娓道来,“学生时代结束后,我在一家企业从事机械维修工作,2001年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店面,经营文房四宝、美术用品、图书什么的。这些年来,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画画,从未间断。”
上世纪90年代,田风利就曾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画专业在“抗大展览馆”的培训,听南海岩、王征远等书画家的课。经营美术用品店之后,田风利逐渐开始接触到张弘、于福桐、张平、王文成、王建平等德州画家,并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之下,不断进步。
“2007年我加入了德州市美术家协会,开始在这个圈子中向别人学习,经常跟他们一起到太行山等地写生;2012年我到清华美院高研班进修;2013年起,我一直在跟着吴山石主席学,受他的影响较大。”他说,“最近几年,我参加过全国或全省的一些展览,2016年成为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太行写生不畏难
说起画家进山写生,外行人可能会觉得完全是诗意的享受,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有一年冬天,我和于福桐老师一起到太行山写生。山上很冷,白雪皑皑,我们住在老乡家里,没有暖气。水墨写生,毛笔头都结冰了,往纸上一画,不小心都能戳个洞。但那景色之美,也是非此境难以见到。”说到这里,田风利的眼神中满是光芒。
“我们出去写生,都是早晨天一亮就出发,带着干粮去寻找美景——若是中途遇到在山中居住的老乡,有时也会请人家帮着做点吃的——往往是在山里一整天,天黑才回去。有一次我和于老师在太行山京娘湖,回去得太晚,房东很担心,给我们打电话,但山里没有信号,房东就四处找我们……那次我们回到住处时已经九点多了。天黑时在山里走真的也会害怕,万一迷了路还真麻烦了。”
▶追求磅礴大气象
从简单的衣着和“从不逛街”的生活习惯,就隐约可以看出,田风利是个一心扑在画上,对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大在意的人。有的画家接待记者时,用的是很讲究的功夫茶具,其他的也至少是普通的暖瓶、茶壶、茶杯;在田风利的画室中一落座,他递给记者的,是一瓶矿泉水。
田风利说,自己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交际应酬,下了班就自己关起门来在家画画、读书。“喜欢读古典诗词、文学作品什么的,因为中国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东西是分不开的。我觉得一个画家若是这些方面的个人修养不够,在画中就会表现出来。”
目前,田风利在努力描绘中国当代的大山水画。“我喜欢大山水。那种盛世的、气势磅礴的正大气象。我追求中国传统笔墨,但不喜欢一味的拘泥于仿古。我希望用古人的笔墨表现当代的盛世。”他说。
田风利作品《山村之晨》
【业界点评】
田风利为人忠厚老实、从不张扬,在绘画上自学成才。他学习刻苦,经常深入生活,画了大量写生作品,为以后的创作搜集了很多素材,所画山水写生气势宏大、笔墨圆润、设色清淡,意境深邃。
——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山石
小田人品好,画画的朋友多。虽然他做了十几年的经营,但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商人的圆滑。他一手伸向传统,大量临摹古人的名作,一手伸向大自然十余次去太行山写生,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山水画从构思立意到用笔用墨都达到了一个到的高度。他对美术有着从骨子里的热爱,这就是他能画好的基础。
——德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张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