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德州晚报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19
  • 关注人气: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人能干,而是政策好”

(2016-11-26 12:00:34)
标签:

老照片

德州晚报

分类: 副刊老照片
“不是人能干,而是政策好”
    □敏敏
    这张照片是1981年3月14日在我老家的棉田里拍的,已经整整35年了。我就是站在后面犁耙上那个“压沉”的小女孩,那年我八岁。
    照片前排最中间的是我们家最重要的劳动力——毛驴,那位穿着军装的中年男子就是我的父亲,旁边的老农民是我的外公,外公身边的三个男孩是我的表哥,前排右侧是我小伯和表姐,站在后面的是我和妈妈。我们当时是在“耙地”,就是把犁起来的地耙平,为后期的播种做准备。为了增加耙的分量,我和妈妈就站在耙上负责“压沉”。我记得那是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利用探亲假紧着帮家里干农活,同村的叔伯啊、邻村的表哥啊表姐啊,都来帮忙。因为父亲在部队,母亲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在家,家里的很多农活都是靠大家帮忙照应的。农忙时节,经常是乡亲们先帮着我们家干完,再去干自己的活儿。那天正赶上照相的来村里,父亲就张罗着在地头上拍了这张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更承载了浓厚乡情的珍贵照片。
    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一点儿也不夸张,或许现在的人们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反应,是生产力的落后和农村生活的艰苦,但是,照片的背面父亲写下的一句话却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形式的一个重大变革。“不是人能干,而是政策好……注意保存……单干户……”有些字迹已经看不清了,但明显当时拍照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是欢欣鼓舞的,因为那是我们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作为部队干部的父亲,以他的政治敏锐性,预见到了新政策即将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短短几句话,表露出的是他们那代人对党和国家政策近乎虔诚的信任。而后二三十年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真真切切验证了这份信任。我那时候还小,不懂得什么政策,只记得从那年开始,很快的,窝头不再是主食了,能经常吃肉了,家家有自行车、电视机了……现在的老家更是家家都有汽车了,很多孩子都进城上学了,粮食越收越多了,下地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农村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又在发生着更新更好的变革。但不管怎么变,人们对国家的那份信任没变,对生活越来越好的信心没变,那种善良淳朴的民风更没变。
    照片中的男孩女孩,现在都已经成为中年人了。尽管后来我随军到了部队,转业进城,跟照片上的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很少见面了,但他们的勤劳善良温暖了我清苦多彩的童年,他们的敦厚热忱引领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在我的心里,他们永远是最亲最可爱的人。
(已载11月25日《德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