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
受家庭影响,李爱民从小爱写爱画,喜欢红色收藏、书画收藏,现为德州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德州市美协会员。
现年46岁的他,是山东省首届优秀设计师、首届“齐鲁文化之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他参与创制的“奇宝金丝彩贴”,曾荣获国内外众多奖项,2011年还被山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
他说,“奇宝金丝彩贴”作为工艺美术作品,更要不断开拓创新,他仍在改进的路上摸索前行。
◆“受老爷子影响,我喜欢写写画画”
李爱民虽然以“金丝彩贴”闻名,但他的门店里挂着的,却并不是只有金丝彩贴,还有很多书画作品。8月9日记者在其门店与之交谈时,画家赵耀东忽然推门而进,与李爱民寒暄几句后,铺开纸,拿起笔就画——看来他早已是这里的常客。
“我父亲李福生是德州的老画家了,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也喜欢收藏书画。虽然写得不好也画得不好,但这是我的爱好。”李爱民说。1987年,李爱民考入德州地毯厂设计科,从事传统地毯的图案设计工作;后来,他协助父亲研制、改进金丝彩贴,起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地毯厂破产,他与父亲共同开办了福生工艺品厂,由他担任了厂长。
◆“制作鹰的羽毛,颇费了些周折”
李爱民说,金丝彩贴最初的用料都非常单一。他和父亲不断探索,改进用料和工艺,让这项工艺品日臻完善。
“最早我们的金丝彩贴都是用镜框装裱的,为了便于携带,我们把它改成了卷轴的形式;最初金线都是同样粗细的,还用过银线,后来银线由于效果不好被放弃,金线也根据需要有了粗细变化;最初我们的图案只有孔子像等几种简单的样式,现在,我们的图案有人物、花鸟、寿字等等,越来越多样……”
李爱民说,在改进的过程中,让他最难忘的是寻找《高瞻远瞩》中鹰的羽毛材料的周折:最初,他们试验了很多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织物,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受邀去义乌参加小商品博览会时,看中了三款织物,想各买一两米回来试试,没想到卖家是批发商,嫌他要的量太小,坚决不卖。可尚未试验过的材料,若贸然大量购进,试验不成功怎么办?经过协商,李爱民最终将这三种材料各买了50米,回来后试验最终也成功了。
◆“我希望它能小一些、便宜一些”
如今,李爱民早已是“齐鲁文化之星”,他的“奇宝金丝彩贴”也早已成为“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但李爱民对此并不满意。“工艺美术制品,更要不断拓展创新。”
李爱民说,在旅游市场中,大卷轴的金丝彩贴不但不方便携带,价格还相对较高。“咱们若是出去旅游,超过200块钱的旅游商品,买起来就会多费些思量。不是吗?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能把它做的更小一些,更便宜一些。”
李爱民说,现在金丝彩贴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有义务不断将其改进,将它保护好,并发扬光大。
(已载8月12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