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
他设计过刺绣、黑陶,搞过艺术品拍卖,研究过奇石艺术,创作过书画作品……涉猎广泛到令人惊奇。在艺术之海中遨游几十年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水墨写意莲花。63岁的他,不但将自己在董子文化街的画廊命名为“墨荷塘”,还不断挥毫泼墨,为自己的“百荷展”忙碌着。
——他,就是王书宝。
王书宝1953年生于武城,自幼家境贫寒,却酷爱艺术雕塑和绘画,通过超常的刻苦努力,练就了扎实的艺术功底。1979年至1983年,他曾担任青岛艺术美术刺绣厂首席设计,后就职于山东武城美术刺绣厂,所设计的刺绣作品在广州博交会得到了外国客户的认可,并多次得到客户订单,荣获广州博交会刺绣设计作品嘉奖。1984年,他任职山东德州黑陶研究所,担任黑陶工艺设计;2000年,他主持成立山东德州画宝斋拍卖行;2004年,他主持成立德州美术馆;2008年,他又主持成立山东黄河奇石博物馆。王书宝现为德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山东黄河奇石博物馆馆长、顾问,德州市奇石鉴赏文化协会会长,并被安徽宿州奇石协会聘为副会长。
“我非常喜欢荷花。它大气、文雅、出淤泥而不染,与别的花不同。自古以来,喜爱荷花、画荷花的人不计其数。荷花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6月18日,在位于董子文化街“墨荷堂”里,看着满室风格独特的水墨写意荷花,王书宝笑着对记者说,“我现在正不断写生、创作水墨写意莲花,准备适时开办属于我自己的‘百荷展’。”
德州著名书画家陈洪岭先生是这样评价王书宝的墨荷的:“他学习清代的八大山人,对荷叶、荷花的提炼取舍、变形夸张做了尝试,味道十分醇厚;吸收任伯年大师兼工带写的笔法,抓住荷花的特征,将花、叶、梗表现得粗壮有力,具有清新之气,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近几年来,他从吴昌硕‘荷花荷叶墨汁涂’‘直从书法演画法’的大写意中吸取营养,更将金石篆隶的用笔融入画荷,颇显大气。”荷花的衬景“添加几根水草、一只蜻蜓或翠鸟,配上茨菇、浮萍、杨柳、坡岸、石头等,觉得情趣盎然,内容更加丰富。”
(已载6月24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