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前,打理行囊
□刘月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上初中时,妈妈需要离家半年,去爸爸那儿帮忙打理生意。临行前,妈妈担心我,怕我乱花钱,又怕饿着我,于是想一妙法。她把钱分成多份,分放在家里不同的地方,每隔十天半月就打一个电话给我,说哪里哪里放了多少钱,是你多少天的伙食费。妈妈的锦囊个个不空,都有用。我欣然接受着,省心,开心,每天都怀着希望。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妈妈帮我打点行囊的时间太过短暂。前方遥远的路途要靠自己。
考验我的时刻到了。出发前,我认真打点我的行囊,有用的东西多放,可能用得着的也要放一些,没有用的坚决不放;用过了还能用的不要扔掉,小心存放在行囊的一角,以备后用。有的东西开始用得着,后来用不着了,要随时停下来检查,像打扫卫生一样,及时清理掉。有的东西开始没有用,但走着走着就用着了,也要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及时补充进来。行囊永远满着,但件件都是有用的。为防止其发霉变质腐烂,我还要在天气晴好的时候,不时地打开来在太阳底下晾晒,让清风吹拂。我的行囊里始终保持着暖暖的太阳的味道。
我是这么分类准备的。知识,是我人生旅途中始终用得着的,多多益善,并且在行程中还要不断往里补充;思想,是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选质量最好的珍藏囊内,为保证其永远灵效,要不时地擦拭,适当的时候要给其加油保养;过往的经验、教训,令我哭过笑过,但都不过期,都是财富,有时教训比经验还来得珍贵;婚姻观、恋爱观,这些东西不能早放,放早了会影响前行的脚步,到了一定阶段,随时往里补充也为时不晚;爱心、责任、担当、沉稳和美,这些和知识一样重要,一样也不能少,一刻也不能缺;天真、急躁、偏执、好胜,这些要及早放下,轻装前行;享受、虚伪、欺诈、自私、消沉、低级趣味,这些东西又肮脏又占地儿,但都有着很好的伪装,总是设法讨我喜欢,甚至略施小计挤进我的行囊,这需要我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判断,果断的取舍,坚拒其外,如果它们一旦挤进,我的行囊顷刻间会变大变沉,这些魔鬼会把有用的东西或挤掉,或腐蚀掉,那样我的行程将会糟糕无比,毁于一旦。
起程前,我把我的行囊打开,请妈妈和老师过目,虽然没有妈妈当初为我准备得那么妥帖,但这是我亲自动手的。各位意见如何,请指示!
~ ~ ~ ~
~
加减的行囊
□顾金栋(德州市作协副主席)
少年时,正任小学教师的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备而不用可,用而不备不可”,告诫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打有准备之仗。这让我一度把人生视做一场接一场的战役,备好行囊胸有成竹方能胜券在握。
后来读书,又读到“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更让随时做好充分准备成为我的人生信条之一。于是,发奋读书,不到烂熟于心决不罢休。名列前茅曾是我一段少年时代的光鲜标签,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
学业上的败北,始于中学的一次期中考试。现在看来原因有些可笑,竟是因为那次没能被选拔进“尖子生”阵营,这让骄傲惯了的我很是不能接受,从此一蹶不振,不但这第一次的成绩一踏湖涂,竟然导致了我患上神经衰弱,“脑灵素”药片吃了半年无济于事。许多年后回想起来,其实那时我最大的失败在于习惯了胜利,更要命的是习惯了相信——唯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胜利。这让我对未知的事情缺乏信心。
青年喜游,每次出行前的夜里,还是习惯于一个人慢慢的收拾行囊。最早的几次出行,行囊总是很夸张,象是搬家。自然旅行变成了搬运,无限风光浑不觉,累得象个三孙子。这还不算,关键是回到家才发现,一些放在行囊中的物件根本不曾动用过。
出行的次数多了,便学得聪明起来,装备越来越精简,甚至只是一个简易小背包。当然,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并且做得越充分,行囊越可以更精简。比如提前看看天气预报,不用再“不冷带衣裳,不饿带干粮”。
步入社会,及至娶妻生子,父母老去,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重负,亦曾一度令我焦头烂额。这才发现,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允许你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于是试着学会取舍,把必要的能力掌握到极致,把虚妄的名利抛掷脑后,唯有内心的强大,才可以从容应对未知的风雨。
人到中年,怀想继往既非去日苦多,面对未来也非来日方长,让有限的时光与精力不负生命的馈赠方好,忙时轰轰烈烈,闲时读书烹茶,生活原本可以更从容,主要取决于行囊的轻与重。
生如夏花之烂漫,行如秋韵之隽永。人生是一次旅行,你的行囊需要背负,更需要取舍与加减。
~ ~ ~ ~
~
生命的行囊
□于琇荣(山东省作协会员、庆云县作协副主席)
我有一个行囊,从生命之始陪伴着我一路跋涉而来。
我紧紧地抓住我所能抓住的一切,一棵树的孤独,一条鱼的自由,一场花事的匆匆,一点萤火的闪闪,统统放进我生命的行囊。有人说,你只需要带你所“需要的”。我不屑于顾,我怎知何时需要,也许现在不需要,以后需要呢?人生叵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我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善良的不懂拒绝”,却不肯承认那恰是人本性的贪婪。
日复一日,我的行囊越来越重。途中,我也曾患得患失过,也曾在痛和愉悦之间颓废纠结过,渐渐地,我落入了人生的“蛇阱”,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回家的路有两条,我不过选择了另外一条。这是我在鲁迅文学院山东班毕业总结上写的一句话。忽然的,文学以物化具象的形式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满心的欢喜,像五月枝头的杏,青苦而羞涩,虽然我不记得它是怎样、何时进入了我的行囊。
我开始有选择地填充行囊,南美文学、古典文学、哲学;镜像、白描、魔幻,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为一本书牵肠挂肚,为一个准确用词彻夜难眠,每天像葛朗台,吝啬地算计着每一块时间。我明白,企鹅与北极熊是永远触不到的两个极点,我知道,以160公分的身高去追逐篮球巅峰的距离有多远。沙漠的形成,不仅缘于阳光炽烈,还来自内心干涸,而我,只想做努力跳起来能够触及到的高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站在了生命的中央,忽然有天发现,自己失去了发现和感受喜悦的能力,疾病和死亡的消息不容置疑地灌进耳朵里,引起心灵的震颤,才惊觉,自己已经站在山的垭口,每一次季风,都有被刮落谷底的危险。
为此,我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焦灼,而沉重的行囊,阻滞了我前行的脚步。我尝试着减轻行囊负重,膝盖以上两寸的短裙舍了,因为我是高过我一头多的男孩的母亲;意外自负的蹦极不敢尝试了,因为我是鬓发如雪的老人的女儿;朋友的调侃包容了,因为我怕彼此转身再不相见。我学会了把善意融入微笑,宁愿皱纹挂在眼角,也不要刻在心底;学会了把伤害写进雪里,耐心地等待春天来临。
如此,我脚步轻盈,背负刚刚好的行囊,行走在六月丰收在即的田野。
又是一年高考季。借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先期到达目的地。所以,祝愿莘莘学子,无论结果是梦想成真,抑或是差强人意,都能够背负着自己喜欢的行囊,快乐地行走在朴实的土地上。
~ ~ ~ ~
~
我的人生行囊
□赵艳红(武城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德州市作协全委委员)
“简单+微笑+无意识的小烦恼=我的人生行囊”。
是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着五分之二的简单,五分之二的微笑,还有五分之一无意识的小烦恼。
我先把“简单”装入我的行囊。我要人生是简单、简朴、简约的,去除生活中的繁杂,力求身也简单,心也简单,怀抱琴瑟不遮面。不世故、不游刃、不滑头,带着鲜明的是非感,感知世间冷暖。把所有的事情都简单化,简单的生活、简单的人际关系、简单而不复杂的思想,在简单里获得快乐。在简单的思想里让灵魂安然入梦,简单到云一样的轻松湖一样的宁静,在平平淡淡中用简单的思想交流、切磋,给尘世间原本复杂的心境带来简单的愉悦。
我还会在我的的岁月行囊里装上微笑,我将用微笑诠释生命里点点滴滴的真谛,抒怀人生的诗篇。然后在静好的时光里,任心若云归,年华精美,慢慢老去,静静,听花开的声音。如果可以,我要把我的行囊所有的缝隙中都填满微笑,让微笑伴随整个人生旅途!路遇失意者的时候,从行囊中取出一个鼓励的微笑,让失意者重新重新站起,看淡世事云烟。路遇难过者的时候,从行囊中取出一个安慰的微笑,让难过者重绽笑颜,看到白云和蓝天。路遇失败者的时候,从行囊中取出一个自信的微笑,让失败者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为了不被波澜不惊的日子宠坏,我还会在行囊中装上一点无意识的小烦恼。“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以愉快的原则,约来愉快的心灵,保持愉快的心境。人生旅途,人活一世,谁都会遇上烦恼,没有吃过苦的人,是尝不到生活的甜的。在行囊中添加点小烦恼,从烦恼中锻炼能力。跟烦恼缠斗了一阵子,你会发现烦恼扰乱你,也成全你。烦恼就是生活中的一付添加剂,它让我们品尝苦辣酸甜的同时,也让纠结和享受交织着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这些烦恼在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透视下,却是宝贵的财富。
行囊中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也有无意识的小烦恼,穿越现实的忧患和静好,用简单澄明的心境,坚持住嘴角的那抹微笑,心纯洁如纸,无字、无尘、无俗念、无邪心,不破坏安谧的生活、不破坏淡泊的心境,背起行囊,行走在世界之外。
~ ~ ~ ~
~
我和他,形影相随
□吴金松(德州市作协会员、中财论坛小说版版主)
“轻轻地打开背包,发现我的行囊,是一本年轻的护照,通过了成长的骄傲,投入另一个天涯海角,装过了多少希望,装过多少惆怅,像一张岁月的邮票……”这是苏有朋的《背包》里的一段话,我的行囊,是护照、是邮票,也是萦绕于心的魂,永不变老的壳。我的行囊并不重,因为他承载的不是柴米油盐的物质,而是滋养内心的精神。每当我打开行囊,苦辣酸甜都遁形而去,只留下了平和和希望。
记得那顽皮少年,心中满满的都是吃好、玩好的念头,那曾容得下有些许负担压在肩头,当爸爸、妈妈唠叨几句,说不定就愤愤地生一肚子气,等到妈妈把饭碗端在嘴边,才闹个鬼脸,“吧嗒吧嗒”的享受起美食来。那时候的行囊是什么,那就是快乐,快乐的活着,快乐的玩耍,比什么都重要。那个时候,爱计较什么,但是也从未真正计较过什么。阳光映着我稚嫩的脸庞,我的行囊也跟着欢悦起来,一直在我的身后窃窃私语:这个傻小子,这个傻小子。
喉结变大,嗓音变粗,体毛渐丰,脸上还冒出了一个个的小痘痘,我的行囊里开始多了些许的成熟男人的物件,对家庭的责任,自尊的追求,对异性的懵懂,对社会的认知。行囊中的小物件睡在我的书包里,随着我走过了初中的潇洒,高中的忙碌。我开始感觉到行囊多少有了一些重量,但是这个行囊里的物件总是在关键时候助唤起我的自信、倔强以及始终向上的姿态。被雨淋湿了,我权当洗了一个奢侈的天水澡,被风吹痛了,我权当得到了冬神幸运的亲吻。这个时候,行囊在我的身上,我在行囊里。
我的行囊,陪我走南闯北,伴我驰骋游荡,他从不抱怨,从不狂喜,一直的淡定从容,一路的紧紧跟随。偶尔,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当我想放弃一切的包袱,肆无忌惮的游荡在自责或者放任之时,我的行囊总是会及时敲打我的后背,他轻轻的告诉我:人生的路上没有坦途,也没有一直的坎坷,走出这块泥泞地,勇敢的走出去。是的,我始终没有被挫折打垮,这得益于我的行囊,与我形影相随的行囊。
在梦里,我打开了我的行囊,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我焦急,我生气,我疑惑,但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一束阳光洒在我的床头,眼角沾得了一缕金黄的温暖……
~ ~ ~ ~
~
行囊与旅途
□李玉刚(德州市作协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会员)
人在旅途,少不了有一个专属自己的行囊,装载着专属自己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陪着你去远行。我当然也有自己的行囊,因为我是个心不在焉的人,行囊里的东西总是乱七八糟的。
不过,我的行囊里总是忘不了放一本书,我认为人在旅途没有书相伴是不行的,对我来说当然不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为了在愉悦的旅途中有充足的精神食粮,这是沿途美景所不能取代的。
结婚前是母亲为我打理我的行囊,放进一本书后,其他的我就不管了。母亲对我总是不放心的样子,每放进一样东西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忘记了。每次看着沉甸甸的背包,我的心里总是不悦,但又不能表现在嘴上,只有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再把一些自己认为没用的东西掏出来藏起来。有一次参加一个培训班,毕业证让我没留意给掏出去了,没办法报名了,结果害的我又重跑回家一趟,被母亲训斥了一顿。
结婚后妻子为我打理行囊,每次出门她总是把我的行囊装得满满的,吃的喝的用以及防护用品,应有尽有,大有装一家百货超市的架势,我嫌多她嫌省,为此还经常发生争执。我呢,总是腋下夹一本书不管不顾的样子。沿用老办法,把自己认为没用的东西趁妻子不注意掏出来藏起来,然后轻装上阵。当然也因此吃了一些的苦头。有一次车堵在了高速上,车里要水没水,要吃的没吃的,真后悔当时把妻子装的零食给掏出来了,眼睁睁地饿了一天,水米未进。
人在旅途,世事难料,行囊可能是你救命的稻草,也是你成功的基石,到达目标的指南针。再后来,我的行囊就不那么简单了,我开始打理自己的行囊,有用的没用的,当时用的将来用的,尽可能的带上。
有句俗话,物到用时显金贵。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每一次起航,无论你走在阳光明媚的大道上,还是走在泥泞曲折的小路上,一定要为自己准备好一个行囊。里面不一定有多么的贵重,但你的行囊里一定要装着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渐行渐远。当然还要有一个指南针,因为它不会让你的生活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也可以像我一样,里面最好有一本好书,我感觉它能让你的生活增加幸福感。
(已载6月8日《德州晚报》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