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祖孙情
——记书画家王征远与孙子王天润
□邢越海
从我市著名书画家王征远先生身上,我见到了一种爷爷对于孙子,发乎天然、炽热纯粹却又理性明白的爱。
王征远从文化工作40多年,退休后孙子王天润正好上幼儿园。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接送孩子上学也成了他的“重要任务”。他把接送孩子路途中的时间用于教孩子学知识。马路两边商店牌匾上的大字,就成了识字的课堂,先从单字开始,来回几趟就能记住不少。再连起来认,就是完整的名称。几个月下来,一路上牌匾的字就都认的了。
放学后,王天润就在爷爷的画室里玩儿玩具或看爷爷写字画画。爷爷画室里那些赏心悦目的书画作品,和大量的图书画册,使他从童年既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上小学开始,王天润写完作业后,就到画案前拿起毛笔,模仿大人有模有样地比划起来,从此竟慢慢“上了道儿”。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春节家门上的对联都是王天润写。
2015年,12岁的王天润的书画作品喜获丰收,由德州美协、德州书协、德州晚报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王天润的书法作品获新秀奖。由《美术报》主办的全国少儿美术大赛中,王天润的书法得了银奖,国画得了铜奖。高兴那是自然的。2015年王天润升入初中,在初一第一个学期,他就收获了学校艺术节书法和绘画的两个一等奖。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王天润从小即受爷爷爱读书的影响並有优越的读书环境,随之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天润读书也有了自已的选择,一是古典战争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再就是爱看现代军队的新型武器类书籍,对军舰、战机之类的知识特别精通。征远先生认为,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启蒙时期的成长。
对于孩子爱好的培养,征远先生一直遵循顺其自然的态度。他说,自孙子懂事起,他从没刻意让他学这学那,完全尊重他自己的兴趣——“自己不喜欢,逼也没用”。
5岁时王天润学会了下围棋,幼儿园放学后,爷孙俩对弈几局,花甲之年的征远先生在小小棋盘上,竟然成了小孙子的手下败将。征远先生感叹“屡战屡败,何其惨也。每次下棋小孙子都洋洋得意,好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令人无奈。”他在花甲之年认真从零学起,甘做陪练。为了让孩子有好的身体,每个星期天征远先生还专门陪孙子到体育馆打乒乓球,还培养王天润喜欢上了象棋、摄影和旅游。征远先生说,让孩子提高文化素养,比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比吃穿享受更重要。
(已载5月31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