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
走进董子文化街儒风茶居,你会走进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世界:古韵十足的紫砂壶、温润秀美的玉器、刚健精妙的书法、意趣盎然的人物画……当你沉醉在这美的世界中时,抬眼一望,“孔维克艺术世界”几个大字跃入你的眼帘。
“孔维克先生是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画家,山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在全省设立的艺术活动中心只有两所,包括我们这里。”儒风茶居的主人耿娟女士告诉记者,“说起我们和他的渊源,还有不少故事呢!”
☆缘起爱心路
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讲起。
1999年秋,孔维克外出写生路过德城区袁桥乡孝攒店村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村里有个叫张兴德的七旬老汉,两年来发动全家,用煤渣和石灰,一锹一锹像愚公移山一般为村里修路。
原来,受经济条件制约,这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逢到阴雨天就成为一片泥沼。1997年春的一天,一场雨过后,大雾弥漫,张兴德14岁的孙女张爱君在上学路上不小心跌落到一座桥下,溺水而死。老人痛下决心,要想办法修一条让全村孩子都能安全地去上学的路。但修路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张老汉多方奔走无果,就带领全家为村里修路。
孔维克的心灵被张老汉的义举震动了,他谢绝了一切书画活动和应酬,把自己关在画室三个月,潜心创作,卖画帮助张老汉。这样资金仍然不够,孔维克就帮张老汉四处募捐。2000年7月2日,孝攒店村的大道竣工。
张老汉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孔维克也与张老汉一家建立了纯朴而深厚的友谊。
耿娟,就是张兴德老汉的儿媳。
☆情系董子街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随着德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德州的城乡建设也一天变一个样。
但是,张兴德老人一家的淳朴和孔维克与他们的情谊一直不变。2000年以后,孔维克经常到德州来看望张老汉一家,也经常在德州走走看看新变化。
“德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孔子的后人,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孔维克先生对与儒学相关的文化元素都很感兴趣。董子文化街建成后,他一听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要来看一看。”耿娟说,“他为这里小桥流水、静谧自然的优美自然环境所陶醉,也为这里刚正古朴、韵味悠长的文化气息而兴奋。他决定在这里设立一处自己的艺术活动中心。”
就这样,2010年4月28日,“孔维克艺术世界”的牌匾挂在了德州董子文化街,此后,他每年都会到这里来,办展览,开交流会,挥毫泼墨……
☆艺韵暖茶香
在“孔维克艺术世界”,孔维克先生与德州的艺术家多有接触和交流。他不但常与慕名而来的德州书画家交流,还曾和张弘、魏勇君、刘欣、马健等德州画家开办师生联展,传为佳话。
“我们的这个‘儒风茶居’,不是要追求经济利益,只希望能够为文化艺术做些事情,希望能够成为艺苑儒友们赏画品茗、聊天论玉的地方。这一点,我们一家和和孔先生的意见是一致的。”耿娟女士说,“我虽不会书画创作,但多年来和他多有来往,受益颇多。退休前我在邮局工作,曾热心邮币卡等的收藏;开始经营‘儒风茶居’后,在朋友的建议下,又开始学习了解玉器,现在已是德州市珠宝协会副会长。艺术都是相通的,孔维克先生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已载5月20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