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不辞苦 故土人文付终生
——痛悼作家、学者刘金忠先生
□王晓松
真的是晴天霹雳!一个多月前刚刚探望过刘金忠先生,4月21日,突然就听到他逝世的消息!翻翻他厚厚的一摞著作,老人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
刘金忠,著名作家、学者,曾任德州市运河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自1972年以来,共发表小说、戏剧、散文、报告文学、学术论文等作品200余篇(部),200余万言。他的作品多描写德州风物人文和历史。他对“卫运河流域文化”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选《取德州》、广播剧作选《颜真卿》、中短篇小说选集《运河渔铃声》、长篇小说《故渎》、长篇传记文学《昨天的公仆》等。其中以《颜真卿》《颜杲卿》为代表的广播剧系列作品,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任文化部长高占祥撰文将其赞誉为“爱国主义的颂歌”。晚年,他致力于德州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与普及工作,出版了《德州地域文化》等大量著作。
第一次接触到刘金忠先生时,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2008年初,在外地求学的我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认真写了一篇散文,发到自己的博客上,没过多久,文章下面有了他这样一段评论:“为你对于家乡的朴素的深情所感动。如果你的作品反映家乡历史的纵深度,从而写得更‘文化’一些,则一定会更加感人!”懵懵懂懂的我,知道了刘老的身份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几年以后,我到报社工作,第一次到刘老家采访时,还提起此事,刘老自己却早已经忘记了——我想,他平时提携鼓励过的晚生后辈,应该是相当多的吧!
2002年起,因身体原因,刘老无奈地放弃了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河的饥渴》,却依旧舍弃不下他所痴爱的运河文化,陆续发表了一批介绍和弘扬德州运河文化的作品。单是2011年我和他真正接触起来之后,他就先后出版了《西汉古镇四女寺》《康熙乾隆咏德州》《汉风唐韵美陵县》等大量著作。此外,他还不断地参加各种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始终像一支红烛,为家乡文化热情洋溢地燃烧着自己。不管是什么重要的会议,重要的书籍出版,还是有了关于家乡文化重要的发现,他一得到与家乡文化有关的消息,就会联系我,希望我能够报道。发掘出康熙乾隆吟咏德州的数十首诗作,他很兴奋地给我打电话;侯仁之先生逝世后,他联系我,希望家乡的媒体能对侯老表示怀念……后来我才知道,每逢此时,他并不是只联系我,而是到处去宣传,尽最大的力量弘扬家乡文化。
就在今年3月初,我还去刘老家里探望他。他已被病魔折磨得消瘦憔悴,看到我,还说:“现在要出门参加的活动我是不去了,要是有需要我写的文章,你尽管找我,我努力完成。”
“位卑自觉言微轻,反哺未敢量力行。耻与时贤较长短,常为九河道不平。不因学阶人前卑,还向书林浴清风。余生何惜透支尽,故土人文郁如松。”刘老生前自拟的这首诗,成了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刘金忠先生千古!
(已载4月22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