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武城县并非古贝州治地

(2016-04-05 22:51:26)
标签:

武城

古贝州

德州晚报

分类: 副刊文史
    □赵耀五
    南北朝时期,北齐曾在信成设置武城县,同时,清河郡、贝州和此武城县共治地于信成达六年之久。有的人就将信成武城县和今武城县视为一体,认为今武城县曾是清河古郡、古贝州治地,其实差矣。
    
    ○“贝州治武城”并非今武城
    西汉高帝4年(公元前203)置清河郡,治地在今清河县东南油坊一带,辖今清河县及南宫、枣强、武城、故城、临清、高唐、夏津、平原各一部。东汉建初七年(公元82)将治地迁往甘陵(今高唐清平镇)。
    同是高帝4年,新置东武城县,治地在今故城县瓦子庄一带。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去“东”字,始称武城县。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撤销瓦子庄武城县,其境域合并到贝丘县,贝丘县治地在清河郡旧治地,即今油坊一带。
    同年,把清河郡西北境域,即原南宫东部边境之信成周边的南宫、枣强、武城、临清诸县边境地区各划出部分地方,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区域,并新置一县,取名也叫武城县。《续山东考古录》载:“高齐信成无信成县,移武城县於其城。”“移”,即移植、移动、嫁接之意。当时,原武城县境域已合并到贝丘县疆域,“移”至信成武城县的只能是“武城县”三字名号而已,并非原武城的土地境域。此乃《北周地理志》所载“武城治信成。”
    接着,清河郡由甘陵迁至信成。《太平环宇》载:“高齐自厝城移郡及武城县,于今贝州(葛仙庄)十里故州城,其城即汉信成。”此谓《北周地理志》所载:“清河郡治武城。”
    据《北周地理志》载:“宣政元年春正月,分相州清河郡置贝州。”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置贝州,治地信成。因此《北周地理志》载:“贝州治武城。”
    以上《北周地理志》所载武城、清河郡、贝州治地武城皆为信成之新置武城,与瓦子庄武城毫不相关。
    
    “古贝州”是清河县“专利”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废除清河郡,保留贝州。这就是自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置贝州至开皇三年废清河郡,清河郡、贝州、武城县三个行政机关共同治地信成达六年之久的历史事实。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原武城县由贝丘县析出,重新恢复了治地在瓦子庄的武城县,贝丘县也随之改名清阳县,即今四女寺四孝女原型唐朝宋廷芬及众女儿的故乡。
    同时,在信成的武城县改名为清河县,此后其治地由信成迁至新建的县城葛仙庄,即今清河县治地。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表明,瓦子庄的武城县撤销后,其境遇并入了贝丘县,恢复后的武城县疆域,也是由贝丘县划出,清清楚楚地表明治地在瓦子庄的武城县的疆域与信成武城县绝无瓜葛。
    信成武城县的境域是由清河郡西北部几个县的边境区域合并而成,今清河县的疆域就是昔日信成武城县的疆域。也就是说,昔信成武城县是今清河县的前身,与瓦子庄的武城县毫无疆域纠葛。即信成武城县既不是原武城县的疆域扩大了信成,也不是信成武城县的疆域包括原武城县疆域。
    总而言之,瓦子庄的武城县和信成武城县是两个不同疆域,不同历史沿革,毫不相关的两个不同时期、只是都叫武城县的行政机关。
    因此,“清河古郡”和“古贝州”是清河县的历史专利。把治地在瓦子庄的武城县即今武城县也称为清河古郡和古贝州治地的观点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已载4月6日《德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