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松
摄影报道
他是书法家,又收藏了大量古籍、字画、瓷器、文史资料;
他是德州平津印社秘书长、德州市藏书协会副秘书长、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在董子文化街经营的画廊门前,有两块牌匾十分醒目:“德州平津印社”和德州著名书法家丁兴才先生亲自题写的“丁兴才书法展销点”。
他已经五十岁了,却报名参加了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提高班。他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员”,这是他要为之奋斗的梦想。
他,就是王兴国。
1966年,王兴国生于乐陵。1982年,他参军来到了西安附近,在部队虽不负责宣传,却常有机会和写字比较好的军官、干事接触,受到他们的感染,喜欢上了书法。“驻地附近有个‘文化长廊’,那里的墙上有些不错的书法作品,周末出去玩的时候我一定会去那里。”他说,“我自己也试着临临帖,柳公权、赵孟頫什么的。”
复员回到德州以后,王兴国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工作。业余时间,他开始收集老字帖,认真练字。“我刚回来时,买书喜欢到地摊去逛,有一次在地摊上买书时,碰上一位同来淘书的人。听他说,当时德州正在迅速进行城市建设,很多地方在拆迁,这个过程中,很多旧书和老物件都流落到堤岭市场等地方,摆摊卖。”王兴国赶忙到堤岭市场去“淘宝”,结果不但淘到很多老字帖,还淘到很多自己喜欢的其他东西:字画、瓷器、文革遗物、地方史料、县志、家谱、老照片、旧书……于是,他不但在业余时间临帖练书法,还开始搞起了收藏。
“你看看我这些老字帖,还有1962年印刷的呢,比我年龄都大。”王兴国看着自己的宝贝,爽朗地笑了。
2006年,王兴国开了一家画廊,三年后搬到了董子文化街。“开了书画店之后,我对书法的兴趣就更浓厚了,跟一些书法家打起交道,和他们学到很多东西。”王兴国说。
2010年,德州著名书法家丁兴才先生在王兴国的店里开设了“丁兴才书法展销点”。“兴国人很踏实,懂行,又善于经营,我就在他那里搞了展销点。我是德州市第一个在书画店设展销点的本土书法家,兴国那里是我设的第一个展销点。”谈到展销点的事,丁兴才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2015年,王兴国辞掉了工作,专心经营书画店。“我的字还算不上书法,还达不到那个程度。我非常喜欢毛笔字,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能再有所提高。我已经50岁了,仍每天临帖,并且还报了德州书协办的几个提高班,像我这个岁数,还报这种培训班的人,可能已经很少了。成为国家级会员,是我的梦想,我会为之奋斗。”王兴国说。
(已载2016年4月4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