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心
二哥生活在鲁北一个叫官庄的普通村庄里,姓孙,今年70岁。
二哥其实是家里的独苗,只因在叔伯兄弟中行二,人们就都叫他二哥。
二哥7岁上没了娘,爷儿俩相依为命,曾要过多年的饭。只上过四年的免费小学,辍学时识字也不过千。
但,二哥酷爱读书!
辍学后,他仍痴迷。白天要干活,他就用晚上的时间看书。晚上看书,要用灯。那时,家里穷得几乎连灯油都要赊,为此挨了大人多少呵斥与打骂,他也记不清了。
但二哥痴心不改,仍时不时向别人借书来读。既是借的,就要还。二哥整夜整夜的偷着看。为此他曾不下十次在困极时,碰倒了油灯,有几次险些引燃被褥,惹出大祸。
书里很多字,二哥不认识,他就问别人,但那时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他就自己把上下字连起来琢磨。
别人笑他痴,笑他傻。但,二哥痴心不改。
几十年来,二哥基本靠借,读了大大小小近千本的书,大部头近百部。“‘四大名著’、《青春之歌》、《平原枪声》,俺都读过,有的还读了好几遍。”二哥自豪地说。
二哥最近的一张照片上,身上有一件还算像样,为照相而刻意穿上的羽绒服。二哥说,这是爱心人士送给他的。这个从小没了娘的孩子,在众乡亲的拉扯帮衬下,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并一口气生了三子一女。老父亲病逝了,他一个人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最难时,五毛钱,俺借了好几家”,二哥说。但只要有了,二哥都会尽快的还上借的钱,哪怕是分几次。
二哥把几个孩子拉扯大了,又先后给他们盖了房,成了家。他60岁时,二嫂过世了。他就一个人,孤零零住在破旧的老屋里。
但,二哥很知足,一直乐呵呵的。
二哥不是低保户。村里一度为他办理了低保,但因为他有地,有几个孩子,孩子们也还算孝顺,他又被清了出来。
去年,村里为了照顾他,又给他安排了个村保洁员的活,每月能领到500块钱。他很感激,很知足。
前几天,我又问二哥正在读什么书。他说,在看一本关于日军侵华的书。“这些日本鬼子,真孬啊!”二哥咬牙切齿地说。
俺问他书名是什么,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纪实》,是红旗出版社出的,1992年的书,500多页,那时才卖7块2毛钱……”
“你打哪儿弄到的?”俺很诧异。
“前几天到镇上去帮助打扫卫生,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有书皮,还挺好哩!”
二哥,二哥……
(已载3月29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