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素描】
散灯
□钟春香
锣鼓敲起来,人心就蹦跳了。蹦跳的人心,让人再也坐不住——噌地一声,就从炕沿上下来,趿拉着棉鞋,胡乱戴上一顶棉帽,手抄在棉袄袖里,嘻嘻哈哈地往外走。
村街上的人忽地变多了,齐刷刷地围在敲锣打鼓的身边。有人高声问,今年咱村要办秧歌吗?是否有高跷队、舞龙队、花鼓队、花灯队?敲鼓人不回答,但却将鼓敲得震天响,咚咚锵的声音,让问的人感到尴尬。但问的人忽然又抻长脖子问,这回人们哈哈笑出了声,连打鼓人都呲着笑牙说话了,大兄弟你没看我这么卖力地敲,不就是想把村长敲出来,让他和咱们一起乐呵,办个秧歌队?经打鼓人一说,人们这才发现人群中并无村长。
但打鼓人不泄气,劲头似乎比先前更足。咚咚锵,离村三五里都听得见。村长出来的时候,一截枯树枝上正站着一只叽叽喳喳的喜鹊,喜鹊看他幽幽地走来,忽然冲他三声叫,蹬掉枯树枝飞入瓦蓝的晴空。大太阳照着的地上,是敲锣打鼓欢腾起来的人们。此时,欢腾的人们齐声问他,到底办不办秧歌?他不答,但却笑着走到打鼓人身边,要过鼓槌儿,疯了一般敲打起来。
秧歌到底办了起来,高跷、舞龙、花鼓、花灯等一应俱全。当然村长最操心也最光彩,他带着他的智囊团,采买物什、安排角色,以及进场圆场、绝活表演、掐算时间等,想得事无巨细,做得华美无双。
当年,我就跟在这样一支秧歌队后面,看舞龙,赏花灯。我喜欢花灯,尤其是那种夜晚被秧歌队姑娘们拿着的那种燃蜡烛的花灯。烛火熏红裱糊的花纸,如梦一般盛开在姑娘们的手中,姑娘们美,花灯更美,从一家传到另一家,从一村传到另一村,直至成星,成海,让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散灯是鲁北地区正月十五玩花灯的原始习俗,最初只在一家燃起,以辟邪祈福,后来从一家燃到另一家,又从家传到村,又从村传到镇和城……后来,就被我们引申到送秧歌、送快乐了。
每次听到有人问母亲,你家那口子可去散灯了?母亲总骄傲地回答,那顶伞人就是他!母亲不知道的是,我也跟在秧歌队后面“散灯”,趁姑娘们不注意,还偷拿起一个花灯,一上一下地乱扭呢……
如今元宵节一到,各种灯的造型呈现在人们面前。我看到过莲花灯、十二生肖的灯、仙女灯、桃寿灯、献瑞灯……但最难忘的还是那年姑娘们手中的那盏蜡烛花灯,它让我想起父亲和母亲,想起遥远的村人,想起我怎么都咂磨不透的童年,以及跟随童年一路走来的绵延岁月。
~ ~ ~ ~
~
故乡的烛光
□周冬青
“三六九,往外走。”特别是正月初九这天,启程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最多,而正月十五一过,小山村更是倏忽间显得格外冷清,尤其是傍晚时分,各家屋里那一烛烛摇曳着的幽幽灯光,映射在门口通红的对联上,也把灯下父母老脸上的皱纹,衬得更加深刻。那一道道的沟壑里,再一次盛满了对刚刚离家远行儿女的眷恋和牵挂。
在我们故乡,元宵节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元宵节的晚上,每家都要在厅前、门口、猪圈、粮仓等能照到的地方,点上小红蜡烛,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另外,家家还要折上几盏河灯,在元宵节的夜里放到附近的小河中,一为祭奠无家可归的亡灵,二为祈福添愿。而折灯这种事,按照习俗,都是由孩子们来做。通常是正月十五一大早,他们就带着一篮折纸聚集到某一家,琢磨着花灯的新花样。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手巧一些,男孩子的点子却多,每个人都忙碌着,最后,也总会诞生一盏最精致的花灯,这盏灯是要被村长最先捧到河边,放在初春哗哗的河水里,然后孩子们才纷纷把自己折的河灯点上红蜡烛,放在河里并默默许愿祈祷。老母亲也会带着几盏灯,凑到河边,念念有词,你离近了听,能听清,保佑一家平平安安,过个丰收年。山村人的愿望就这样被河水带到了远方。
而此刻,远离故乡的那些年青人,有的也没有忘记故乡这一习俗。看吧,一盏河灯漂流在异乡的河流中,火红的烛光带着真诚的愿望,顺流而漂,飘到故乡的怀抱,飘到父母乡邻身边,祈愿一家平安康乐,新年顺顺利利。
古老的习俗是故乡元宵节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小小河灯寄托了山里人的祈愿和希冀。我仿佛看见,在故乡的河流中,一盏盏摇曳的烛光,正把像我一样的无数游子的乡愁,无限拉长。
~ ~ ~ ~
~
【诗海扬帆】
趁着风还没扬起
□张贵彬
趁着风还没扬起
沙尘尚未落满窗纱,趁着轻寒
还能呵护残雪。天光依旧混沌不清
趁着四野洁净,草木低徊
你就要披着星粒,眉月,快马加鞭
赶在迎春花前头,吐出郁积的心音
***
一切都来得及!你要借着春天早发
让岁月的蹉跎开成盛大的花事
这个节气,你比一条柳枝柔韧
比一江春水,更有上善的心性
你比一只鸟更钟爱鸣吟
比一滴露珠更亲和晨光
你比一粒籽实更感戴土地
比一茎白草,更容易活过来
***
趁着风还没扬起,就要甩掉陈年的懈怠
让一场抵达追逐丰足的幻景
你要扶起凋暗的旌幡,再一次执念
生命里流淌的走向,沿着曲岸,人迹稀少
踏遍行者的疆界。别问置身,归期
你要在文字里,种下雕镂的世相。你的
声息,气血,魂灵,就是你高贵的存在
~ ~ ~ ~ ~
灯笼(外一首)
□金小杰
很久没有回家了,面对暮晚的村庄
光阴静好,只剩下风
剩下炊烟和暮色,以及偶尔响起的几声狗吠
定是有离家已久的孩子
面对着十二月的村庄,不知所措
站在这大雪纷飞的风中
寻找父亲电话里提到过的,那盏
家门口高高挑起的大红灯笼
* * *
爆竹
这是一群沉睡的花苞
也这是一群在茧里沉睡的蝴蝶
天气还冷,桃花还没有醒来
甚至河水也在懒懒的睡着
来不及了,一生,只绽放一次
和花朵一样,不为辜负美丽,不为错过春天
这群挟持火焰炸响在夜里的茧
既是蝴蝶又是花朵,在今晚
~ ~ ~ ~ ~
【节日记忆】
元宵节,我的感恩节
□邹奎敏
又到了一年一度元宵节。每年此时,春寒料峭,但我的心里却注满温暖。29年前的一件事,让我温暖至今。
那是1987年元宵节,那年是兔年,小城的主要街道挂满了兔子造型的花灯。晚饭过后,我带着两个刚上小学的女儿,步行去看灯展。
这时,马路上人越来越多,那时没有这么多汽车,但是人太多了,自行车也堵!铃声阵阵,人声嘈杂,人流且行且停,蜗牛般前行。我怕孩子走散,两手一边拉着一个,心情紧张。这时很后悔,不该来!想回去已经不可能,我和孩子已被夹在厚密的人群里,根本走不出去。随着人流勉强到了东地西边,劳累加紧张,我渐感心脏不适,倒在马路边。两个孩子见状哭了起来。当时我神志清醒,心想,这下完了,恐怕要出大事了!莫名的恐惧感向我袭来。
就在这时,只见身边一位大哥用双臂挡住仍在蠕动的人群,简单问了孩子几句话,马上背起我,一边嚷着一边冲出人群,直奔他二中附近的家(后来得知他的爱人是位医生)。到他家后,心情放松了,又喝了水服了药,我渐渐恢复过来。他夫妻二人一边安慰我的孩子,一边守护在我的身边。时间慢慢过去了,这时已经很晚了,人也少了,路好走了,见我也完全恢复了,又再三叮嘱些注意事项,才把我们送出家门。
这些年来,每到元宵节,我都会想起这段经历,心里充满感恩。
元宵节又到了,我向那位大哥、向天下所有的好心人送去祝福!祝愿好人一生平安!祝福家家团团圆圆!
元宵节,我的感恩节……
(责任编辑:王晓松
美编:韩国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