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德州晚报副刊
德州晚报副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19
  • 关注人气: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5日德州晚报副刊“市井”

(2016-02-04 21:43:19)
标签:

德州晚报

分类: 副刊市井
2月5日德州晚报副刊“市井”
【浮世绘】
    虾蟹之争
    胡月强
    酷夏子夜,闷热难熬,睡不着觉,隐约听到客厅内有瓮声瓮气地吵闹声,我顿生疑惑,又感有些害怕。于是下床趿鞋,蹑足寻觅,循声音一看,原来是前一天在街上买得一只陶瓷螃蟹和一只大虾在工艺架上,隔着挡板斗嘴。我颇感好奇,故意不声张,隐匿在一隅,且听他们说些什么。
    细闻却是两个不定性的混帐东西不知因何吵翻了。首先挑衅的是螃蟹,只见他一对米粒似的小眼睛露出凶光,口中“咝咝”地吐着白沫,张牙舞爪,一付横行霸道的样子,看那架式恨不能一钳子把虾夹死,方解心头之恨。他恶狠狠地挖苦道:“瞧你这个小样儿。你不学无术,屁点儿的能耐都没有,不顾同僚,只会拍马溜须,偌大年纪还跑关系、走后门、包情人、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眼往上翻,蹦着往上窜,真是厚颜无耻,还胆敢和我叫阵。”
    这边大虾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只见他贼眼珠滴溜溜乱转,气得眉毛胡须突突乱颤,伸胳膊扬腿,恨不得过去扇螃蟹两耳光子,张嘴不住地骂道:“瞧你这付赖相,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无组织无纪律,不守规矩不守制度,不走正道,飞扬跋扈,仗着手多,到处插手,沽名钓誉,见利就上,得劲就夹,若不是你头上的保护盖结实给你撑着,早就完蛋了,什么东西,还有脸说我。”
    我窃听后顿悟,这两个混帐没一个正经东西,后悔当初不该收留他们。我愤愤不平,径直走到工艺架前抄起这两个祸国殃民的东西双手对击,顷刻粉身碎骨,从此客厅内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温情暖暖】
    美人蕉
    闫武霞
    有一年,我在家门前种有几株美人蕉。我经常地给它浇水施肥,在我的精心护理下,美人蕉长势甚好,宽大的绿叶错落有致,花开时节,粉红色和深红色的花瓣在绿绿的叶子中间,绸片样,薄薄的。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下班后我先在花前驻足,通过欣赏美来放松身心。我还把那凋谢的花瓣慢慢地摘下来,以防观瞻。邻居们也来看,记得有一个八十多岁的邻居大妈,赞不绝口,每次都夸这花儿朵儿的。
    《红楼梦》中的探春是“海棠社”的发起人,为自己取的别号是“蕉下客”,理由是园中“芭蕉梧桐尽有”,自己“最喜芭蕉”。 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从黛玉的这个典故解释中,我们也欣赏佩服黛玉知道的知识和典故确实多,她有咏絮之才。刘姥姥进了黛玉房间说过一句话,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小姐的闺房,倒像个哥儿的屋子呢?
    想起了门前的美人蕉,让人不禁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对话,也让我陷入美好的一段回忆。话说我那可爱的小外甥,那时他有三四岁,一天和他妈妈来我家,他看到了门前的这一株株美人蕉,好奇地问:“姨,这叫什么花呀?”我正忙着做饭,告诉他这叫美人蕉。他接着反问我:“这花有人浇啊,姨你不浇吗?怎么没人浇呢?”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十几年时光倏忽而过,那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已长大到外地读大学。不知他是否还记得他小时候的这一段趣事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夏天,我在风景区散步,一看到那大片的美人蕉花开争妍,就想起当年我家门前的美人蕉和那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对话,那是永驻心间的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回忆。

【原来如此】
    我替你去
    张承新
    车间里有点吵,老王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后满脸不高兴。我就问:“老王,怎么啦?谁惹你不开心?”
    “一个朋友,儿子结婚,请我去喝喜酒。”老王气呼呼地说。
    “这是好事啊!人家看得起你,你有什么不开心的?”我笑道。
    “好事是好事,可平常我们又不怎么联系,到儿子结婚了才想到我,这不是明摆着让我随份子吗?”老王忿忿不平地说。
    此时,我的工作搭档小李突然开口问:“老王,你们朋友之间随份子要花多少钱?”
    老王说:“这要看具体情况呢!关系好的,出200元,关系差一点的,出100元。”
    “如果今天你去朋友哪里喝喜酒,你准备出多少?”小李听了又问。
    “最多100元,还要看我心情,心情好才去呢!”老王满脸不情愿。
    小李见状,乐了,说:“老王,如果你不愿去,你把这次喝喜酒的机会让给我好不好?我替你去,份子钱我来出。”
    “啊?你要替我去?开玩笑吧?”老王瞪大了眼睛。
    小李一改嬉笑的神情,郑重地说:“老王,我跟你开玩笑干嘛?我说都是真的。本来今晚几个牌友约我AA制一起吃饭,我估计每人要花100元,我就想,去和他们一起吃饭,还不如替你去喝喜酒。”
    “小李,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感到不可思议。
    “花一样的钱,吃不一样的饭,懂不?主人家办喜宴,上的都是高档菜高档烟酒,我们个人AA制吃饭,哪舍得买?”小李说。

【童言无忌】
    只要五十元红包
    张喜武
   去年,正月初二,闺女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大宝二宝来拜年。发红包时,我给俩孩子每人一百元。
  我以为他俩会很高兴地收下红包。没想到,这俩孩子又一人拿出五十元给我,他俩都说:“姥爷,我们只要五十元红包!”
  我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啊?”
  只听大宝说:“我妈妈说了,超过五十元就要上交给妈妈,不超过五十元我们就可以自己留着花,所以我们只要五十元红包。”

【感悟生活】
    回味这些“年”
    朱桂金
    我已过了六十五个年,不同年龄段,对过年的感悟有所不同。
    童年时正值上世纪五十年代,物质极其困乏,农民整日饿肚子。过年,就是能吃上几顿饱饭,过上几天“温饱型”的日子。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菜,初三初四也不赖。”有出小歌剧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新年到,新年好,过年吃个饱。”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年的满足和幸福,反映了困难光景中的人们对吃饱的热望。
    步入成年,我感悟到,过年就等于是忙、忧、乐三者的结合。每年,腊八一到,我亲眼目睹父母忙里忙外,手脚不闲着;为了儿女吃上饺子、穿上新衣,父母千掂量万算计;为了大年初一的喜庆,二老早早起床,放鞭炮、摆酒菜,全家老小凑在一起,互相祝福,有说有笑,真是一年里最热闹最欢乐的日子。所以,过年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多层感悟的结合。
    结婚成家后,住在城里,平日很少回家。每逢春节,携带妻儿和年货,回到那个养育了自己的村庄,陪伴父母守岁,亲情絮语,有幸福,有甜蜜,有满足;走亲串友,谈新农村建设,聊民风民俗、家常里短,感悟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文化的长足发展,加深了农村的了解和对农民兄弟的感情。
    如今,已上了辈分、做了爷爷的我,对过年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如今过年,有钱花、有物够,儿孙满堂,气氛浓烈,过年的心气越来越高了。腊八一过,我和老伴唱主角,儿女配合,打扫卫生,准备年货,摆上鲜花,贴上福字,老少三辈欢欢喜喜过大年。
    新的一年,国家更加强大,民族更加团结,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是我们老年人的共同祝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