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片】
书名:童年
作者:高尔基
译者:郑海凌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1月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曾经陪伴着我们弟妹五人,度过了一段乡村孤独并不寂寞、单调并不冷清的生活。1965年,刚刚四岁的我,在乐看小画书玩耍的年代,竟然看到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外国人的画像、外国人的故事突然闯进了我的童年。这本《童年》是做民办教师的父亲带回来的,认不了多少字的我每晚都会缠着父亲,父亲在备课批改之后,会抽出时间给我读三到五页。专心听故事的我,慢慢地走进了异国他乡高尔基的童年: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到外祖母家过寄居生活的阿廖沙,煎熬着贫穷的日子,忍受着情感的折磨,冷看着世态的炎凉。孤独寂寞的他好在还有外祖母疼爱的温情,让他坚强地生活在那样的童年。不幸的童年却成了高尔基一笔丰厚的财富,苦难的亲身经历让他日后蜚声文坛,接连写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人生三部曲。
从结识《童年》始,小说阿廖沙一个苦难而又坚强的形象便烙印在我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象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陌生到熟悉,同情之中更多的是仰慕崇拜。长大后我能阅读了,又担负起给弟妹阅读讲解的重任。每次高声朗读后,便是思考看待自己的童年。尽管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有了多彩的精神生活。我和弟妹的童年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来自于父母的亲情呵护,来自于父亲的亲情说教,来自于难得的书籍《童年》。
是《童年》的相伴,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沿着书籍的阶梯一步步登攀,从小学一直读完大学,直到走向工作岗位。一本《童年》让我们弟妹五人接棒阅读,在《童年》的熏陶感染激励中,一个个走出乡村,走向人生更大的舞台。
如今那本被反复阅读的《童年》,营养我们成长的《童年》,仍然在老家,保存在父亲身边,近八十岁的老父亲,看守着高尔基的《童年》,仿佛在看守着我们的童年。
(已载8月25日《德州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