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墙游记(文/随心)

(2015-07-02 11:39:24)
标签:

德州晚报

德州

古城墙

分类: 副刊文史

古城墙游记(文/随心)

    小时候经常到德州老城墙角(古城墙靴子尖处)上去玩耍,但对城墙的其他地方却有一种神秘感。大约是1954年暑假期间,某伙伴提议要绕城探险,经过充分地讨论,我们一行五人开始了“绕城探险”活动。

    午饭后,我们在小西门(广川门)的顶部集合。当时的小西门已塌陷成了个豁口,我们就在豁口的西部出发了。



“靴子尖”揽胜

    从出发点向西不到三十米就是城墙角即所谓的靴子尖。城墙角的外层还包有青色城砖,直上直下高约十米,城墙下面道路的两边有几家烧饼铺、茶馆等小商铺,路上不时有行人和车辆行走。

    那时的靴子尖城墙角,几经战火的摧残,风吹雨打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已失去了当年的风度,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了,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物体。不过它顶部宽敞的三合土平台,虽然在断裂的缝隙里长了些弱不禁风的小草,但它还是那么诱人。

    站在平台上向西看运河里的白帆、河边大屋檐的小锅市清真寺、银瓦寺(慈氏寺)“修在河东、倒在河西”的石碑、广安桥、浩浩荡荡的芦苇塘等美景尽收眼底,人站在上面放眼四周,是那样的心旷神怡。

    在靴子尖平台的中心,有座新修的三角铁焊接的铁塔(后来改成了木制的小三角架),它高二十米左右。在铁塔下的地面上,有一块二十厘米见方的石柱,埋在铁塔底部的中心。该铁塔平时无人看管,当顶部的平台上用布围起来时,说明上面有人在工作。

    后来才知道,此处是国家测绘部门的一个测绘标点,据说是国家画地图用的。正是因为此处有这个测绘点,它——这个可怜的古城墙的靴子尖,才侥幸被保留到了今天。

    我们对这个铁塔都深感好奇,因它焊有螺旋形的扶梯,工作人员背着小包可轻松地攀到顶部的平台上。我们常到那里玩的小伙伴,都有过攀登的举动,可多数爬到七八米时就不敢再上了。有个伙伴能爬到顶部的平台上去,在我们眼里那是“英雄”。

    离开城墙角向北走,要路过一个大豁口才能再上城墙。据老人们说,这个豁口是1946年6月11日,解放德州时,解放军冀南军区某部二团用炮轰开的,此处是解放德州的第二个突破口。豁口的内外都是大约三十度的斜坡,上下都很方便。

    过了豁口是略向东北方慢弧而行的城墙。这段城墙保护得较好,顶部宽两米半左右,面层均系约十五厘米厚的三合土,虽然有些地方已破损,但在上面走着,倒有安全感。

    再向前有一个平台(城墙台),这个平台突出城墙一米多,周围还有几个残缺的垛口,它貌似城墙的拐角,可站在上面并没有拐弯的感觉。因这里我们很熟悉,没逗留就继续前进了。再向前走不远,过了一个小豁口就是“北门”了。



较完整的北城墙

    北门名曰“拱极门”。此时北门的城门洞子完好无损,城门洞子里阴森森的,夏天在里面感到非常凉快,两扇偌大的木门还立在门洞子的北头。

    北门外的瓮城是半圆形的,也叫“月亮城”。瓮城门朝东与小西门一样也只是个豁口了,瓮城门外就是护城河,弯曲的羊肠小路在干涸的护城河里穿过,没见到桥。

    瓮城外墙上的城砖,多已被人们弄走了,城墙里面已经是土坡了,成了真正的土瓮城。这天,仍有俩人在挖城墙上的土、扒城墙上的砖。

    在北门洞子的顶部,还能看到城门楼子半米多高的残壁。残壁整体为长方形,青砖砌的残壁约半米厚,平台上到处丢的是碎砖和瓦砾,残壁里面方砖铺的地面还较好。据说日本鬼子侵占德州时,这个城门楼子里驻有日本兵。传说某天夜里,不知道是哪路英雄摸进了这个日本人的营房里。第二天早上,十几个日本兵的头全部滚到了地下。从此,日本人就不敢再驻扎在这里,而是换成伪军了。

    站在城墙头向城里看,是虽残缺不整但却巍峨壮观的高真观古刹,解放前该古刹里是国民党军队的兵营。这个古建筑群的建筑物东倒西歪,好多宫殿、房屋露着天没有了顶子。个别的小院里还住有道士。我们站在北门口的顶部,看见破烂不堪的院里有人活动。有的说是道士,有的说是来玩的,争论无果,只好休战继续前进。

    北门东面有一个小豁口。过了这个豁口不远貌似有个弯,可站在城墙上放眼看去,却是平坦、笔直、一眼望不到头的北城墙马道(现青年路以南),城墙的外沿还有三三两两残存的垛口。

    向城外看:青纱帐包裹着北营和荣庄村,北营清真寺和苏禄王墓如同就在眼前。近处的庄稼地里,只见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不见有人行走。

    趴在垛口上看城墙外体,因是午后背阳,其城墙砖都是黑色的,底部长满了青苔。干涸的护城河里杂草丛生,城墙体上不时有因缺砖而形成的小洞,洞里长着小树或野草。传说这里面住着獾、黄鼠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此处还有个“狐狸精”的传说。

    向城里看:远处是居民区,近处是海子和芦苇塘湿地,芦苇塘里不时发出水鸟的怪叫声。城墙底部的斜坡上长满了野草,在野草丛中,有零零星星的孤坟和砖砌的棺材形的砖坟墓,一座飘着招魂幡的新坟特别刺眼。



正遭破坏的东城墙

    拐过东北角沿着城墙再向南走,这段城墙保留得还不错,我们可以在上面跑和跳,走了不大会儿就到了东门口了。

    在接近东门的地方,我们又被一个豁口挡住了去路,这个豁口虽然也不太大,且靠近东门,但它北面坡、南面陡,下了坡要再上去就难了。我们只好走下城墙,穿过东门里的马路再上城墙。

    这时的东城门洞子与北门基本相同,门外也有瓮城,可瓮城的城墙比北门破坏得严重,东门就直通青龙桥了。

    东门洞子的顶部,城门楼子的地基已被铲平,看不出任何痕迹,显得宽敞明亮。瓦砾砖雕也很少,周围已无垛口,一个圆弧形边沿的平台,致使人们不敢到边上去。

    从东门沿城墙再向南走就不害怕了,虽城墙外还有点荒凉,但有稀稀拉拉的建筑了,城里可是繁华区了,宽敞的四合院、貌似庙宇的古典式建筑群、沿城墙的小土房、各类商店等处处可见,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偶尔还可见到小汽车。

    从东门到东南城墙角的距离也较长(从青龙街西头十字路口处,到东方红路十字路口的中间),因其间有几个被扒开且能通行的豁口,我们不能到城墙上去走了,可我们感觉只走了一小会儿就到了东南角。

    到了东南角更令我们失望,因听说这里有座雁塔。可六角形的雁塔只剩下了一层,里面脏兮兮的就像个厕所。残缺的门口好像有楹联,内容记不清了。墙壁上有模糊的字迹,内容看不清,实际上就算能看清我们也不懂,只是好奇而已。

    近处看:是稀稀拉拉的芦苇和水草的湿地(现明月湖),近处有人活动,好像是建筑工人在挖城墙上的土,城墙角外层的砖没了,实际那时城墙东南角已是个土堆了。

    向西看:远处的古建筑是药王庙(现明月湖假山处),再远点有个小村落,有人说是马庄,西南方是柴市街。

    向东看:远处有好大一片建筑群,是博文医院旧址(现德州二中)。

    虽然,此处景物有点单调,湿地有点荒凉,可却让我们感到那么新奇、新鲜,大饱了眼福,我们是那么满足和骄傲。时至今日,那种特有的美景还历历在目。



已消失的南城墙

    我们在城墙东南角上转了好大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德州这座唯一的“宝塔”。从城墙东南角再向西是一块平地。等我们再走到有城墙的地方时,估计是现德州电视台附近,被一名拿小旗的解放军战士拦住,他对我们说:“小朋友,前面禁止通行。”

    我们向城墙上看,上面用铁丝网围着,里面是天线、帐篷、草绿色的各种装备(后来才知那是“雷达站”),城墙上铁丝网的门口,还有两名解放军战士站岗。

    没办法,我们只好绕道而行了,按说在城里走南门东街很好走,可我们是“探险”的,故非要走城外不可。我们在海子边的羊肠小路上“艰难地跋涉”。有时还要戏水,弄的满身是泥。等我们狼狈地爬上土坡时,就到了南门口。抬头向城墙上看,铁丝网里的解放军战士还在来回地走动(过了些日子,我再次来此处玩时,上面就什么也没有了)。

    当时的南门口已是繁华商业区,南门楼子(朝阳门)也无踪影了,向西也看不到城墙的痕迹了,这段城墙扒得最早。

    我们只好沿着南门里街向北,到“喧哗角”向西,穿过城隍庙到“司令部街(和平街)”北头,再向西拐就到“大西门”了(现德城区卫生局以北,丁字路口中心)。



断断续续的西城墙

    大西门(聚秀门)的运气比南门略好点,虽然,它也被拆除了,可它北面的不远处,还可看见陡峭的城墙。在西城门旧址向南约百米以外(现市立医院的西墙外),还能看到凹凸的城墙残基。在残基旁有人用城砖在盖房、搭棚,这就是后来德州北小市的雏形,现在依旧存在,即市立医院西墙外卖花卉的市场。当时它的东西两边都是海子。

    由此向北,再想上城墙就不行了。一是被扒得七高八低的城墙,低的如土丘,较高的陡峭,两边没有斜坡很难上去。二是护城河到头了,城墙下面是密集的居民区。三是前面不远处,也是军事要地,田家大院里驻有解放军,靠城墙貌似是仓库不让走。我们只好出了大西门,向西过小石桥,转弯走剪子股街了。

    到了剪子股街派出所时,透过路东的居民区又可见到城墙了,这里的城墙直上直下一点坡度都没有。走到顺城街的南部,人们在苗家胡同西头的城墙上开了一个豁口,大约是现天衢路民政招待所大门偏东的天衢路中心部位,顺城街路西偏北是水馆驿小学的后墙,墙里面是原关帝庙的藏经楼。沿着顺城街向前走,路两边全是居民区和商店。

    人们称的所谓地楼,实际就是个直上直下的豁口。后来我进去玩过,里面阴森森的,还有个吓人的神话传说。它就在酱菜园院子东边的城墙上,倒塌的斜坡就是酱菜园的后墙。它是不是地楼,顺城街附近的人们多数说不清楚。

    再向前走就到了米市街。在米市街和顺城街的交会处,即颐寿药店和秦家学堂的中间(现迎宾路上),有一条顺着城墙的小路,是经小西门、小锅市到北厂老虎仓去的官路,在此官路上,可见到城墙上的震河阁和路西回龙坝的遗址,我们平时常在这段城墙上玩,这次就没上去。

    一下午的时间我们绕城一周,胜利地完成了这次“探险”任务,收获颇丰,好长时间都是我吹牛的资本。

    儿时的回忆,幸福无比;儿时的游戏,给我留下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

(载6月15日《德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