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语和多语学习中的平衡问题

(2013-05-23 00:52:31)
标签:

育儿

双语学习

外语

平衡

分类: 多语养育
窃以为,育儿中最难把握,最难处理的问题应该是各种“平衡”问题,也就是度的把握。孩子的双或多语学习也是如此。
 
双语或多语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维持所学语言之间的平衡,做到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最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呢?随着小艾多语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也成了我近年来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在此,写下我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各位朋友一起探讨。
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在我看来,学习知识固然很必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玩耍的时间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留白”时间,如果一个孩子整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那样,哪来的自由思考的时间?恐怕将来最多也只会成为一部考试的机器了。

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要学会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太贪心,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不管什么事情,每天不必投入大量的时间,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成果。

还有,要学会取舍。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学,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选好几样想学的东西,先尝试一下,孩子可以接受的话就坚持学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轻易放弃的结果不但是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更大的害处是教会了孩子遇见困难就退缩,做事不能全力以赴,有始有终。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任何语言,越往后学越精深,不花时间,不下功夫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从心理上,我们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既然一门语言不可能是一两年或是三五年就能学好的,那么就不宜从一开始就高强度地学,那样大人孩子都容易疲累,还会挤占孩子休息或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

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状态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心中有一个大致的长远目标,再确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这样每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大人孩子都会感到欣喜,也更有信心接着往下学。

想想孩子的母语学习,从去年到今年,进步有多大?时间的力量是惊人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
http://s6/mw690/690d68f5gdc8aa046fe75&690
 
语言学习关键在于积累,只要方法上不出什么大错,学习时间的投入和学习的结果一般是正比例关系。可是,每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方面投入的时间多了,其他方面所花的时间必定要相应减少。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到底应该怎么分配时间才算合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应当帮孩子确认一下他/她的母语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语言学习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母语一定要学好,外语尽力学好。
 
有了这样的原则做指导,就不容易走偏了方向,不至于到了最后,母语外语都没学好,都成了半桶子水,悔之晚矣。
 
确认母语,最好以居住环境而非父母的意志为参考标准,所在地的语言是孩子母语的最佳选择。
 
要知道,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要把外语学到母语的程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无限接近。当然,外语如果学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将来到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中学习工作一段时间,达到母语水平也就不是件难事了。
 
将来的事情我们无法预知,可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只要外语学习开始得早,就一定能学好。在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把外语当母语来学,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占用过多母语学习的时间,是有风险的,而且,这种风险还可能是无法逆转的。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孩子适合学音乐,有的孩子适合学绘画,有的孩子适合学体育,有的孩子适合学数学...... 同样的,孩子在语言学习能力上应该也是有差别的。
 
举个例子来说,小艾上的小学是所西班牙语浸入式小学,每个班上约25名孩子。两年学下来 ,班上大约有六七个孩子已经可以说流利的西班牙语,有的孩子却连最简单的句子都说得磕磕巴巴。除去家庭环境存在差异的因素外,孩子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显然差别颇大。而且,看得出来,有的孩子真的很喜欢学外语,对于所学的词语和句子也很愿意去运用,有的孩子则特别排斥使用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把年幼的孩子随意放到一个国家,他/她就可以很快地学会当地的语言,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这话颇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如果父母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孩子虽然能很快地学会当地的语言,但原来所说的语言由于缺乏了语言环境,很快就会退步甚至忘却了。

举个常见的例子,美国的华人孩子一般上学前都能流利听说中文,上学之后中文则退步极快,有的甚至把中文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些孩子在上学之前,中文水平要强于英文,由于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有一个小的语言环境,所以很愿意说中文。等到上了学后,英文越来越好,和说英文的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多,很快就开始排斥中文学习了。

一般而言,即使是孩子,也是自然而然地喜欢使用强势语言交流和思考,而使用双语和多语交流和思考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自然容易受到孩子的抵触。

另外,语言学习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就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用语,而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到了这个阶段,双语或多语齐头并进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学得好。
 
还有,正如在国内,不是每个孩子的语文都能学得特别好,同样的,把孩子放到国外,虽然孩子很快就能学会用当地语交流,但并不表示到了将来人人都能精通该语言。
 
可见,就算是年幼的孩子,语言学习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不是为了打击大家让孩子学习外语的热情,只是想提醒大家认识到孩子之间也存在语言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因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心态端正了,反而更容易取得进步。
 
网上有不少“英语小神童”,他们父母详细介绍了学习的经验,开出了书单,不少父母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照着做了,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为“英语小神童”。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有害的。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复制?每个孩子的成功,跟他自身的资质,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些东西都难以复制,所以即使照着方法去做了,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缺乏足够的双语环境,孩子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母语学习上为好,外语学习应该坚持,但不宜喧宾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其母语水平,以便即时调整学习的时间和方法。

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正如母语的学习过程,听说读写是外语学习的最佳顺序。如果能早点过听说关,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能用外语交流,能看外语影片,学习就有了乐趣,也更愿意接着往下学了。没有练习口语条件的孩子,不妨先听再读写,以后有机会了,口语关也不难过。在国内英语学得好,词汇量大,阅读写作学得扎实的孩子到了国外,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过口语关,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平衡的双语环境的孩子,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学习外语,在我看来就足够了。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还有学不好的道理?这个量,既不会对孩子的母语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又完全可以学好一门外语,可谓两全。

上了学的孩子,最好确保母语的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外语学习所占时间要逐步下降,否则会影响孩子对母语的掌握程度。
 
而如果每天花几个小时学习英文,甚至只看英文节目,只读英文书或以读英文书为主,孩子的中文学习不受到影响是不可能的。最糟糕的结果可能是最后中文英文都学不到母语的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母语可能意味着孩子在文化上失去归属感。

同样,生活在国外的孩子上学后也应该逐渐将语言学习的重心转到当地语的学习上。

当然,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外语学习的时间应该怎么安排,最好还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妨先制定一个认为可行的时间表,执行一段时间后,观察效果,不断调整,相信最后定下来的会是最适合孩子的那个。


http://s9/mw690/690d68f5gdd5171ea5c88&690

生活在海外的华裔孩子,学前可以以汉语学习为主,当地语能理解交流即可,上学后再慢慢将学习重心转到当地语上。
 
这是因为欧美等国的孩子学前基本以玩耍为主,大部分孩子上学时阅读写字是零基础,而且西文的读写上手比中文容易些。
 
在国内的孩子就不宜这么做,因为一般而言,国内的大部分孩子在学前中文基础已经很好,甚至可以自主阅读,学习压力大。如果您的孩子学前中文基础没打好,上小学后要跟上其它同学会比较吃力,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轨道。

而且,华裔孩子有母语为中文的父母,这是学习中文的有利条件。国内的孩子一般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多数是通过图画书,动画片或英语学习机构学习英文,这种情况下如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英文,英文是不是一定能学好不说,中文学习恐怕也要受到影响。

海外孩子学中文,虽然身边有会中文的家人这样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上了小学后中文非常难以保持。这点和国内的孩子的情况差别很大。国内的父母大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孩子都了解学习英文的好处,也希望自己能学好英文,英语比较好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肯定,可以说,学习起来有热情也有动力。海外的华人孩子则不然,所以,要学好中文,最好的方法还是学前多花点功夫,让孩子早点进入中文自主阅读阶段,保持中文能力和当地语能力的同步发展,这样,孩子不容易失去中文学习的热情,不会视中文学习为苦差。


http://s2/mw690/690d68f5gdd52621f3821&690

语言的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保持语言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过程,具体操作还需要有智慧的父母自己去实践,去摸索,去调整。还是那句话,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爱心,耐心加上智慧,相信我们就可以做到,与各位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