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建议:

(2010-09-25 08:51:2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数学学习指导

 

地位与作用

1、函数概念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基本概念,基本初等函数是数学分析的几个主要研究对象;

函数在物理和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2、函数概念体现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数形结合,体现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数学思想;

内容分析

关于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定义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初中引入的近代定义,另个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现代定义。

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衔接初中的函数教学,希望能够顺利过渡;

2、对照两个定义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

3、尽可能数形结合,利用图像直观说明函数的性质;

4、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定义——性质—图形—应用等基本过程,在过程中学习方法,

5、对于函数的三个要素不必扩展太多,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6、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如:2倍根号2不能读作2又根号2f逆不能读作f -1

7、注意对函数符号的正确理解;

关于映射的几个问题

1映射反函数如何处理?

老教材是用映射来定义函数,而新教材则把映射看成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的对象只是数集,而一般映射的对象可以是任意集合.显然,现在的处理是先特殊再一般,其目的是考虑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同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映射中的问题背景和例子的安排,目的是先从学生身边说起,再抽象到一般的字母,让学生体会到映射的一般性.值得注意是例题暗示了数字化的用意,看似平常,却反映了人们在探索和发明中的聪明才智.

     事实上,从数学的发展史上来看,是先有函数,再通过函数概念的一般化,得到了更一般的对应关系——映射.因此映射比函数更抽象.相对而言,后一种处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和初中内容的衔接也比较自然.

新教材对映射的要求是:了解映射的概念,会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映射的概念,并了解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因此,教学时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对应入手,选择生活中和数学中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的对应实例,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逐步归纳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辨析映射和函数的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到象和原象的概念,更没有映射的分类,不要拓宽和加深.

2、对函数性质的教学有什么要求?

新课标在函数自身性质的研究中,加强了单调性 的要求,降低了奇偶性的要求,淡化定义域、值域的计算。

     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的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讲完单调性、奇偶性后,是否可以适当介绍求函数的解析式、分段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的简单问题以及单调性的逆用 ,值得商榷。

   

 

考虑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了一些补充,不过我们认为是不超纲的。

1、关注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艺术地处理数学的“形式化”。

   “让数学变得容易一些”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的高度抽象与逻辑严谨的特点在本章表现得非常突出,概念多,符号多,数学的形式化与初中相比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不应孤立地设计每节课,而是考虑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设计思想,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逐步跨进高中数学的门槛。

2、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

在本章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他们需要改进学习方式,学会阅读自学,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就是解题,从不重视阅读课本,课本对于他们往往只限于起练习册的作用

(顶多还是供查阅的数学手册)。

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读书,要求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本书的作者以数学家的眼光为中学生编写的教材不可多得,特别适合学生阅读。他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刻的思想方法,这往往是我们在课堂讲授时讲不到位的,所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和数学家接触,了解数学家的眼光,感悟数学家处理问题的方式。

3、关于数学实验。

    本章安排了两个数学实验:“用计算机作函数图象和列函数表”与“用计算机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完成这两个数学实验。

    利用计算机辅助研究函数是本教材的一个特色,学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的数学实验验证或发现函数的某些性质,它的突出优势是改变学生学习函数的方式,有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将更加广泛和深刻。

    第一个数学实验“用计算机作函数图象和列函数表”安排在课本 1.2.2“表示函数的方法”与1.2.3“从图象看函数的性质”这两节之间,学生作了这个实验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更重要的是为给“从图象看函数的性质”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