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忠诚

标签:
采访对话医院院长医患关系零红包 |
分类: 《中国青年》杂志等刊发文章 |
http://s3/mw690/001VdNyTzy6P9kshrCq32&690
两年,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也许微不足道,对于一个建院56年的医院也许算不了什么,但他在两年做院长的时光里,让二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面对记者,赵作伟谦虚再三。
采访结束时,他第N次强调说:“我真的没有多少可写,要多写写我们医院。”无框眼镜后那双大眼睛里蓄满了真诚和睿智。
在我们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大半时间都在谈医院:医院面貌医院管理职工状态病人所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大医附属二院),两年前,名声寂寂;两年后的今天,名声鹊起,成了大连老百姓竖大拇指的地方。说个简单的事例,从前比邻二院的市民,很多舍近求远去其他医院看病,而今远近的市民全都蜂拥到这里来看病——医院好不好,老百姓是风向标啊!
而这些惊人的变化,全都与院长赵作伟息息相关。
有人这样形容赵作伟,自从他来到二院,开电梯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还有人说,二院已经实现了零红包。对此,赵作伟谦虚地说:“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我们提倡不收红包,发现一例会严加处置。”
最近,辽宁省医疗系统刚刚对全省医院进行了多项综合考查,二院综合指数居大连第一位,职工满意程度与职工创造价值两项,则居全省第一。
两年,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也许微不足道,对于一个建院56年的医院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赵作伟在两年做院长的时光里,让二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二院新引进的上岛咖啡厅里,大家围坐一圈,七嘴八舌地说向记者介绍赵作伟这个人。这个人,把车场让给患者,这个人杜绝了红包,这个人把银行把上岛咖啡都引进了医院,这个人倡导让医疗充满爱充满信心——这是一个既果决又开放的潮头院长。
就是这个院长,2013年获得了中国卫生系统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获得了辽宁省五四青年奖章,他还是辽宁省青联委员,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
在二院3000多个职工里,有不少人手机里贮藏着赵院长的头像,为的是当赵作伟随时出现在面前时,免去不认识院长的尴尬。
这样的医院,这样的院长,值得细说端详。
赵作伟:我就职的当天,就提出了12个字:不空想、不抱怨、有激情、在状态——我想这是当时这个医院最缺的东西。从医院的角度看,整个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从职工的角度看,没有精气神,小富即安,大家也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也不想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患者来说,对医院缺少信任和信赖。现在,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12个字,大家都能熟背。社会上包括大连医科大学领导讲话,也提出要学习附属二院这12字精神。
赵作伟:在人才战略上,我们提出来是引进为先,培养为主,合作为辅。所以,我来了这两年,已经有10多位中青年骨干从其他医院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肿瘤研究所的所长是我们从哈佛引进来的,引进的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国内外专家。现在有一个回聚现象,就是很多原来从二院走的人,现在想回来。还有一些人觉得二院发展势头很好,也想来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当然,我们不光是引进,更重要的是培养为主。现在我们自己的一批中青年骨干,必须要当科主任,必须有学习的经历,必须有出国学习的经历,所以我们医院花钱给大家送出去,实际上是开眼界,学技术,换理念。
赵作伟:柔性也指引进人才的战略,这个人一年有一部分的时间在我们医院工作,因为他全职进不来,我是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你来了,能带动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学科的影响力,确实能让我们的一部分患者受益,这样的人,我们就可以引进。引进,用这样的一些手段,有全职的,有兼职的,有柔性的,这样使我们的人才队伍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鲶鱼效应,就是原来想在这混日子的不行了,没有空间了,因为有一批人是要做事情的,你跟着混,你就被淘汰掉。
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包括我们的晋级、考核,教授怎么评等等,现在完全按照我们现在的思路和现代化的医学发展的模式来做,这是优胜劣汰,逐渐地医院出现了精英医生这么一支队伍,就是医生要做精,然后要有自己的专业,要有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要有自己的患者群,所以大家现在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这么一种良性互动的发展势头。我们要建一个现代化的、人性化的、国际化的医疗集团,这是我当时定的愿景。
中国青年:你提出了微笑服务。
赵作伟:在医疗技术水平不能一夜之间看到变化的时候,服务是能很短时间看到变化的。既然是我一把手布置的,我就亲自抓服务。我跟大家讲,我到航空公司看到一句话:“今天你微笑了吗?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我说大家就回去练微笑。所以,我们现在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大连市肯定是NO.1,是最好的,所有的人到我们医院,都能感觉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包括服务环境也与众不同。医院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我们该有的服务,全提供给大家,包括基本上的轮椅,饮水机,自动贩卖机,包括咖啡屋,包括银行等等,医院里面我们该给提供的,都已经很完善了。
赵作伟:要正确处理这个事情。我们医院,我是分管医疗的院长,我跟大家讲过,我说患者他不知道医院有个医务部门,他不知道医院有管医疗的院长,他不知道医院有一个医患协调办公室,他都不知道,他能一遍一遍地来找你,他心里肯定有结不开的疙瘩,他认为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去倾听。为此,我提出三个敬重,第一要敬重生命,第二要敬重制度,第三要敬重规范。
我们提出了拒收红包,我实实在在地说,这种现象还没能完全杜绝,但已经变成非常个例的现象。大家都说手术科室,外科系统收红包是不是普遍现象?我认为只是个别现象。通过我们的教育,通过医院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各种监督手段,让大家觉得这个事情确实风险很大。
中国青年:你说你以前是学究型的,可是你现在你讲了这么多管理方面的措施,很多理念都非常好,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开放型的管理人才了呢?
还有医院诊疗,就打破了传统的挂号排队这种方式,包括我们的门诊的自动发药机你可以看一看,患者在医生那看完病了,这边药就给你出来了。还有患者可以在家里用遥控器预约挂我们的号。
还有就是心电网络,我们现在和大连60几家的社区还有乡镇建立心电中心。就是他在比如偏远的200公里之外,做了心电图,发到我这个中心来,我给他对症下药,再给及时发回去。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一般这样的病是要命的病,但是农村人不会看心电图,我们就和社区建立这样一个心电网络,做得很好。这是在我们辽南,大连地区是率先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还有我们建立区域急救网络,就是急救的15分钟服务圈,是黄金时间。比如这个患者叫上120了,往医院走的过程当中,患者的信息就跟我的信息连上了,这个患者需要来看骨科,需要到其他心血管来看,提前就准备好医护人员了,在这等着,所以使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缩短,对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治愈率是非常有作用的,这是我们提出来的叫区域急救网络的建设。
中国青年:一般你的一天,都是怎样过的?
中国青年:你现在这种理想,跟你年轻投身医学的时候,是一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