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密码
标签:
爱情杂谈 |
分类: 《中国青年》杂志等刊发文章 |
爱情不可以制造,但可以经营。懂得经营爱情,并学会在爱情中成长,这是一种比遭遇爱情获得爱情更宝贵的能力。
爱情的密码
文并摄影/韩春丽
爱情是自然而然的相遇
爱情是自然而然的相遇。
就像春天百花会开,夏天蝉鸣枝头,秋天瓜果飘香,冬天白雪晶莹,在应时的季节里,世间万物都会依序绽放。无需安排浑然天成。如果非要安排,那也是造物主的功劳。
爱情来自我们的心灵,心灵也有四季,在四季的轮回里,人们涂抹着各自的五彩斑斓。
人们一向认为,爱情是缘分,因此可遇而不可求,若求也只能求命运求上天恩赐。或许真的,在经过心神的三叩九拜之后,爱情就立在街头的某个拐角,等着翩然走来的你,遭遇。
或者,你在风雨中抱紧身心孑然独行,头顶上突然盛开了一柄花伞和一抹和煦的微笑,这也许就是你的爱情;在悬崖峭壁的艰难攀登时,你把自己强劲的手臂伸给就要被落下的后来者,你拉上来的,也许正是你的爱情;爱情也许是在图书馆里争阅一本书,爱情也许是上公共汽车时用力一搀,爱情也许就是你看了我一眼或者就是我跟你吵了一架……
不拘一格,没有现成文本,这使爱情具有了某种神秘,神秘是爱情的魅力之一。
爱情在街角又不在街角。
爱情在街角又不在街角。
理论中的爱情很简单,现实中的爱情却并不尽如人意。就如蓝天上洁白动人的云朵,看得见却够不着。就算你驾鹤追去,你到达那里,云朵却早已到了另外的那里。
爱情的不可预知及不可捉摸,让很多属意爱情的痴男怨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追寻与跋涉之后,变得心灰意冷。
众所周知,爱情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历经千百年沧桑无数代变迁而不衰。难道,独独到了我这一代,爱情就变成了完全不可知的事物?
为了让爱情变得可知,能被我们得心应手地把握,人们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在我国,媒婆便可以算作沟通男女爱情的重要桥梁。先不说封建时代,多少爱情都是经由媒婆撮合而成,先结婚再恋爱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到电视网络覆盖了我们整个生活的现代化今天,“爱情学校”“交友网”“百合网”“非诚勿扰”等各种现代恋爱速成媒婆,更是无处不在。
虽然上古时期的先人们就崇尚自由自在的爱情,自由恋爱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明确提倡的恋爱方式,怎会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爱情却越来越学会了躲猫猫游戏。分明是满眼里纷飞,怎么就捉它不着?速成班里不是没有成功率,只是高成功率与分手速度成正比。
依然有那么多孤魂野鬼,在情人节里哀叹,在光棍节里游荡。
莫非爱情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爱情?是不是从前我们只要求两情相悦?现在的我们却为爱情附加了太多太多额外的帐单:票子轮子房子,潘安般貌盖茨般财黛玉般情调宝钗样能力……明明是山脚的一蓬篙草,也要咬定山顶的那棵青松。
失落然后还是失落。
灰姑娘的故事仍然在不断上演,只不过,虽然灰姑娘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这幅画面却已然定格成不少人的笑柄。也算是为多元选择到爱情无所适从的时代,加注了一个特别的标签。
爱情还是从前的爱情,只不过,我们不再是从前的我们;爱情还如昨天一样简单,只不过,今天的我们把它细化成无数复杂的具体。
爱情还在那里,并非黄鹤一去无踪影;只不过,看你拿什么去求它,去爱它。http://s8/middle/6900fe3ftbdda4e9ecdd7&690
在爱情里成长
爱情到底有多长?时间几何?在我们的有生之旅里我们要穿越多少次爱情?到哪个年龄我们不再需要爱情的滋养?爱情能滋养生命?爱情被一代接一代的人肯定和追寻,是在于它所能给予生命的新鲜动力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
如果爱情只停留在电光火石被击中的“初相见”,那爱情必定是短命的。因为,第一眼火花四溅,第二眼第三眼,很快便会到电力衰竭的那一眼。爱情不可以制造,但可以经营。懂得经营爱情,并学会在爱情中成长,这是一种比遭遇爱情获得爱情更宝贵的能力。
多数的爱情都是为婚姻的爱情,牵着爱情的手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们,无论什么时代,都应该算是幸运儿。但幸运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浪漫的风花雪月变成家庭的柴米油盐,爱情不由沉甸甸起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除了准备分享,还要准备担负,就是既要有与爱侣分享快乐的情调,还要有承担前进路上困难的肩膀。如若你只准备享受,还是回父母家里再成长几年,因为你太幼稚还没长大,还不具备独立建立家庭的资格。这一点,男女都一样。特别是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
有的人说,爱情本来就是为精神上的享受;至于物质,嫁入豪门,自然应有尽有,不需要什么担负。这是目前很多年轻女孩子的恋爱指导方针,“大叔控”这个群体的出现便是例证。
细分析起来,这种“裸嫁”的女孩,其实挺可悲。因为你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对方掌控,自己只沦为一个花瓶样的消费控,不用多久,你的人格力量渐渐弱化,几近于无;到那时,被扫地出门或者不出门,其实已无实质区别。
妇女解放,不是你挣钱我消费就叫解放。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自愿受奴役的新表现。试想这与从前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入的裹脚女人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只不过在于从前你的太上小脚奶奶吃穿花用的是由男人买回家的,而今天你消费的是自己去店里选购的各种货色。你跟小脚奶奶的视野和权力一样大小,就那么点。
男女平等的最基本定义,是要有自己的世界。在家庭中能撑起一半的责任,在社会上也就同样能撑起属于自己的应该撑起的那片天。
只有担负,你才会有自己的立锥之地;才会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自信与淡定。做一个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教化也不是洗脑,是实践是经验是为了自己的明天。
因此,牵手爱情并不只是牵手享乐牵手依靠,而是与此同时,也牵手努力牵手奉献;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你步入的一定是成长中的爱情。在这样的爱情里,你会一直成长。只有成长中的爱情,才富有生命力才会持久。
爱情与生命同在
有一种说法,叫人越近心越远。
现代通讯的发达,已经把70亿人偌大的居住地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令人震惊的是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物欲横流面前,更多的人选择把自己的心包裹得更深抱得更紧。从物质主义者角度来看,作为心灵产物的爱情已然如恐龙难觅踪迹。
其实,哪个时代都有人唱爱情的反调。而今,如花少年吐露“爱情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欺骗和蒙蔽”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个大前提下,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智力的体力的,浪漫的格调的,全部是在这种“蒙昧”情怀里的无知觉行动——这种结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乃是所有爱情大结局都逃不脱:转眼成空。速食盛行的条条商业街更在夜以继日地给这种“仿佛爱情”划着休止符。
在鳞次栉比间穿梭,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有过拥有的笑与失却的痛吗?点头首肯,那么你已经假戏真演了。爱,或多或少,已然穿越了你的黑发和胸膛。对爱情的讥讽,不过是从对立的角度来投入爱情探索罢了。所谓你在窗内看人,没想到窗外的人也看到了你。
曾经有个他(她),让你在他(她)的心田里放步奔跑过吗?有那么一段时间,世界在你的眼里比以往更缤纷有致吗?
较之生命的其他状态,爱情,是最不能轻易就被忘记的。
听说过吗?在人之将死的弥留之迹,他(她)的脑海里会一一闪现一生中,与自己曾经有过情感挂葛的人,对得起对不起的,对的或者错的。生命行将就木,人生就将谢幕,气若游丝的最后本能中上演的却是对爱的依依不舍。
我们应该为此感动,为此自豪,感动我们因为爱而来到人间,带着爱重新归去;自豪这一场人生之旅,留下了真切的爱的痕迹,而并非只是一场梦。
爱情与生命同在,这也许就是爱情的终极谜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