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那如此真实的“唐山大地震”

标签:
娱乐生活灾难地震电影院线票房五亿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
分类: 生活之感 |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3ZHE1SIGG.gif
http://s8/middle/68ffe62ft8d31f2a1c057&690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已经沸沸扬扬热热闹闹地上映了半个多月了,如今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创下N多个新纪录,票房也已经突破四亿,直奔着冯导演先前定下的五亿目标而去。可遗憾的是到现在我还没能走进影院去看上一场,其实早在年前,刚刚得知冯导演要开拍根据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时,我就下定决心,等上映了一定到电影院去看,虽然我不常进电影院,也不是冯小刚的铁杆粉丝,但《唐山大地震》这个题材却真正打动了我。
说来也奇怪,我是80后出生的一代,并没有经历过1976那个传奇的年代,家里也没有唐山的亲戚,周围更没有当年参与唐山救援的前辈。有的只是儿时听父母讲过,76年北京受唐山大地震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比如街边、广场、街心公园等开阔地都搭建起了地震棚,为了怕震后房屋损坏,也怕北京会有大震,当时没有街道主任的批准,谁也不能擅自回家,偶尔会有舍命不舍财的人,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回家转移财产等等。
而且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讲一些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传奇故事。比如谁家的小谁在唐山当兵,在地震的前四个小时,被部队批准回北京探亲,结果第二天醒来才得知,他服役三年的唐山已经夷为平地了。再比如街坊家的老谁,响应国家号召随单位去唐山救援,当时他们坐着解放卡车前往,还没到唐山的时候就闻到尸体腐烂的恶臭,刚到唐山边上就看到一片血流成河,当时正值盛夏尸体来不及处理就早已腐化变质,而且大震之后天时不正,一直阴云密布暴雨连连,大量的污血被雨水冲刷地到处流淌,极度的恐惧包围了街坊家的老谁。还比如谁家的二小子当时在唐山上学,放暑假也没有回家,地震来临时他正因为天气炎热,在操场上打地铺过夜,也正因如此他得以幸存,据他回来说,27号那天就发生了许多奇怪景象,比如外面成千上万的蟾蜍和蚯蚓爬上街道,家里鸡飞狗跳到深夜都不得安宁,后院井里的井水像济南的趵突泉一样咕嘟咕嘟地往上冒,最恐怖的还是地震发生前几分钟,那亮如白昼的地光,并伴有闷雷一样隆隆的地声,老天把恐怖气氛营造到了极致,似乎就是要告诉人们,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人间。果不其然,一片蓝光闪过之后,山摇地动,23秒的瞬间,唐山市被夷为平地,本来富饶的家园变成了哀鸿遍野的坟场。
这些记忆不知不觉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唐山大地震”成为我心中最为恐怖的代名词,直到今天我已经而立之年,可一提起“唐山大地震”啊“蓝光闪过之后”这样的关键词,我还会觉得后脖子根儿发凉呢。
试想一下我只是被儿时的记忆所影响,那些当年身在唐山的人们呢?他们有的痛失所有亲人;有的妻离子散;有的亲眼目睹;有的亲身经历,他们是靠什么样超人的意志活下去的啊!
如今有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他是一部商业片,投资方无限追求金钱利益,使得影片被植入了许多商业广告,有的广告还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但这小小的瑕疵不能磨灭剧情带给观众的感动。有人不满意这样一部讲人情讲故事的影片,称他不该被叫作《唐山大地震》,应该叫《震后一家人》,只有拍成一部彻头彻尾的灾难片才有资格冠以《唐山大地震》的名号。这真是见仁见智啊!说那些话的人在他们心里,一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唐山情节”,不然他们就不会如此无情地期盼,看到一部靠灾难带来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了。
自打上映以来,我就一直想去看这部影片,但我想一个人去安安静静的看完整部电影,听说刚刚上映那段时间,影院外买票的像不花钱,放映厅里的人像春运时北京站的候车室,商品部的纸巾也被一抢而空,剧情高潮时引发的哭声都是大合唱,就连散场时也像节后民工集中返京那样潮水一般,于是我选择了不去凑热闹,等到影片快要下档时再去,一是躲过了观影高峰,二是可以为《唐山大地震》的后票房时期做点儿贡献。
不管到那时我看完影片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是褒是贬都已经不再重要了,我只会记得: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表16公里深处,爆发了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猛烈400倍的爆炸。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突然发生里氏7.8级(国外测量为8.2级)强烈地震,仅仅23秒钟后,唐山市成了一片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了极点,为世界罕见。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3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http://s11/middle/68ffe62ft8d31f4a35b3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