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魔法——边玩边识字

(2011-06-16 10:01:17)
标签:

育儿

   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我认为一定要从兴趣入手。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那么对于认字、写字这些与学习相关的东西,也主要是引起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多少字?

   东东在幼儿园上中班,以前孩子1岁多的时候,住的院子里有块健身器材提示板,东东很喜欢看,那时我就读上面的字给他听,当然他不一定听的懂,但每次我都像模像样的点着上面的字,一个一个的读给他听,就这样,他认识了第一个汉字“中",以后,凡是他看到了“中”字,我都会问他,这里有一个你认识的字,你能不能找到呢?他一般在我有意的指引下,很快能找到这个“中”字,这样这个字他就印象很深了, 每次他找到,我都会还以他掌声,他特兴奋。后来,一直犹豫到底教不教他认识汉字,因此没有再强化他认字,

   直到今年,我发现幼儿园老师居然布置了作业,知道幼儿园肯定在教认字了,东东对把汉字写进作业本的小格里没兴趣,我也觉得三岁多的孩子握笔都有些吃力,还要写字,有些“拔苗助长”了,于是,没有要求孩子一定完成老师的作业,只是带着孩子写,孩子烦了,就没有再做硬性要求,既然幼儿园已经教认字了,如果孩子太落后,可能以后会因此感到自卑,从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想那么我就给孩子开开小灶,首先让孩子对汉字感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学起来一定没有问题。

   我找来写字板,我家用的是磁性白板,就是用磁铁笔写的那种,我对孩子说,我们来玩游戏怎么样?孩子一听玩游戏,兴趣来了。我给这个有些取了个名字,叫“汉字魔法”。

   首先,我神秘的问:“东东,你知道我们认的汉字,其实是魔法师,你知道吗?”孩子被问的来劲了,他大概知道,魔术就是会变的。接下来吊足他胃口后,进入正题,我先在白板上写上一个“人”问他,这叫什么字?这字东东认识,马上回答了,我夸他真厉害,认识字了,接着,又开始故弄玄虚的说:“你看,你看,它要变了,我在人字上加了一横,又问:“现在你看,这是什么字呀?”东东说是“大”,我说它还能变:“接着在大字上面在加上一横,这个字东东不记得了,我告诉他,大大的头上是什么?是“天”,这个就是“天”字,东东看着汉字的变化,有点意思,然后我把天字擦掉,重新来一遍,东东很快就知道大字上面加一横是天,我问:“你看汉字魔法师厉害不厉害,稍微变一下,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是不是呀?”东东觉得很新奇,接着,我们同样从“人”开始,变成“大”然后把大下面加一点,告诉东东,大字下面加一点,变成老太太的的“太”,太阳的太也是这个太字,然后回到大字,把点加在上面,变成“犬”,还可以再大字另一边加上两点,好像头发,变成“头”,游戏开始的识字,东东非常投入,很认真,我把教过的重新强化几遍,确定他都掌握了,就让他来给汉字舔笔画,他来变,我来认,有时我假装犹豫一下,他很得意教我,这样一来一回,孩子就掌握了不少的汉字。比如大还可以变成:木 、本 。口可以变成:日、田、苗。还可以变成白、百、目、这些看似接近的汉字,通过这样变着来认,既让孩子有了兴趣,又能让孩子轻松识别相似的字,等孩子认识了这些字后,以后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字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让孩子再认认,这样可以强化一下印象。识字就更牢固些了,再说,让孩子体会学有所用也会让孩子提高想认字的动力。

    好的动力加上好的方法,我想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

   总结汉字魔法游戏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有几下几点,孩子妈妈们可以借鉴,举一仿三,让孩子爱上识字,爱上学习。

   首先,任何教育都不要超前,而是要跟孩子生理、智力发育想适应。不要盲目羡慕和效仿别人的教育成果,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方案。

   其次,教孩子识字不要功利性太强,不要制定硬指标,一定要认多少个字。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也需要了解孩子,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引导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变形金刚,其实可以把汉字比作变形金刚,不断变型成别的字,或者从画画的角度,总之,让孩子感兴趣是幼儿教育的导向。

   第三,父母在于孩子玩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并随时掌握孩子有没有被吸引进来,要设置一些夸张一些的表情和语言,吸引孩子。如果孩子确实没兴趣也不能强求,要见招拆招,不能死板硬套。

   第四,及时肯定。对孩子新认识的字,一定要给予肯定,让他体会认字带给他成功的感觉。

   第五,经常巩固。对孩子已经认识的字,要找机会经常巩固,不然孩子就会很快忘掉,最好先教孩子认识一些经常能接触和用到的字,生僻字可以少教,让孩子经常能遇到他认识的字,这样就能加深印象。

   第六,想象。教认字的过程有些可以用象形的手法,比如大变成头,那两点,可以看成是头发,这样,孩子的印象就深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