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常的肠道菌群建立关系一生的健康

(2011-10-20 19:56:42)
标签:

健康促进

饮食

育儿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得不到有益菌的保护呢?

  第一大祸首是剖腹产。剖腹产本来是在有可能出现难产,会危及母婴生命时才采取的极端措施,但是,现在剖腹产成了美容手术。做手术时,为了防止感染,母亲要用大量的抗生素,这会严重破坏母亲的菌群,同时也可能消灭了母乳中的有益菌,隔断了孩子获得有益菌的第一个机会。

  第二大祸首是奶瓶喂养。有的妈妈是出于无知,有的是出于美容的想法,让孩子喝奶粉。奶粉中没有妈妈乳汁中才有的有益菌,也没有有益菌需要的营养。因此,吃奶粉的孩子,她的菌群是很杂乱的,有益菌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而且很容易滋生病菌。

  第三大祸首是错误的营养观念。有的妈妈认为鱼肉是高质量蛋白,从几个月开始就每天让孩子吃鱼肉。这种吃法,会促进病菌在肠道内的滋生,引起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大祸首是抗生素的滥用。很多家长,孩子只要有腹泻和发烧,一定要让医生开抗生素。其实,很多腹泻是生理性的,发烧是病毒性的,不需要,也不能用抗生素去治好。滥用抗生素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大面积的杀伤,有点像给巴西热带雨林放一把火,大火过后,满目苍夷,想要恢复昔日郁郁葱葱的繁茂景象,已是难上加难。有的孩子原来胃口很好,发育正常,生一场病,用过抗生素以后,突然变得食欲全无,没精打采,与帮助消化的菌群被大面积消灭很有关系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一出生就与有益菌隔绝,同时又被不合理的营养和抗生素持续打击,一直无法建立结构良好的肠道菌群,孩子的消化、免疫、代谢等机能全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育,其一生的健康根基都有了问题。

 --摘自上海交大赵立平老师的博文

这次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营养遗传学与营养基因组学会议上,有幸见到了上海交大的赵立平教授,赵教授从事肠道菌群研究近10年,积累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也获得了大量的科研基金。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稳定或不合理可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如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癌症等等。

 按照“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慢性病的关键因素”的最新科学进展,上海交大研发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慢性病早期营养干预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以调理膳食为手段,以改良菌群为靶点,消除炎症是关键,减轻体重是表象,核心目标是降三高,根本宗旨是促健康。

 现今的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怪现象,营养不良和肥胖均居高位,中间类型反而越来越少。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改善儿童营养结局不能只单一从七大营养素出发,而应该是多管其下,尽量减少造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