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从他出生起,就尝试着寻找欢乐。你可以观察得到: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会有嘴唇像吸奶的吸吮动作,稍大一点的婴儿会经常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嘴里吸吮,吃饱了的婴儿也会经常寻找母亲的乳房,甚至断奶的幼儿还会毫无节制地吸吮母亲那已经没有乳汁的乳头,这一切只缘于婴幼儿的一种练习性游戏。困为吸吮指头等吸吮动作,能产生与吸吮母亲那甘甜乳汁后的快感,婴儿通过这种简单的吸吮指头的游戏使自己欢乐。
婴幼儿自主游戏是实现他们自己的想像最理想的表达方式,通过游戏能使他们观察游戏中的事物、体验游戏过程、自主习得各种行为。由此可以看到,婴幼儿具有自然习得游戏的能力,婴幼儿能从自然习得的游戏活动中,自主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感知和认知外部世界,并产生思维与联想,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婴幼儿游戏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和构造性游戏。
1、练习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是婴幼儿在感知——运动过程中的模仿并能引起欢乐。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行为模式是模仿。如一个16个月的小女孩看到同伴发怒、叫喊并顿足时,在同伴离去1、2小时后,她也就模仿这情景,并自己逗着笑了起来。
练习性游戏是在婴幼儿适应过程中重复所习得的活动,以取得欢乐。它是婴幼儿最初形式的游戏,是在婴幼儿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唯一的一种游戏,而且日后仍然保留着。
例如:婴儿偶然发现了摇摆一个悬挂着的物体使发出音响,他最初重复这个动作,是为了适应它了解他,但这不是游戏。在此以后他摇摆这物体,他重复这种行为模式是为了单纯的“功能性快乐”;
或是为了产生音响的效果而引起欢乐,这就是练习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能细化和强化对事物的认知,一旦婴幼儿完全掌握了该事物,这个游戏便不再能引起幼儿的快乐感受,幼儿便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在练习性游戏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心理基础仍然带有模仿的成分。如在练习性游戏中叙述那个小女孩玩了创造的第一个象征性游戏。“佯装入睡”——她坐下,并明显地微笑,但闭着双眼,头侧向一边,大拇指放入口中,并按照她入睡时的习惯,紧握着台布的一角,佯作她入睡时紧握的枕头那样。随后不久,她要玩具熊入睡;当她恰好看到墙上走过一只猫,她便把一个贝壳沿着箱子滑过去,并作出“喵”的叫声。这个小女孩入睡的前几个动作均是模仿,但台布角却象征为枕头角,贝壳滑过去象征猫去吓唬玩具熊。
幼儿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年长者和其他同伴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精神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幼儿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这就是象征性游戏。如果用前述那个小女孩的象征性游戏看,也可称为伪装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有利于帮助幼儿的社会适应。社会适应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它不是由儿童所创造,而是通过现成的、强制的和集体的形式传递给他。但这些形式不适合于表达儿童的需要或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儿童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即是一个由他构成的并能服从于他意愿的信号物体系,这种信号物体系就是象征体系。这些象征借助于模仿作为一种工具,但并非用以正确地描绘外界现实。模仿仅作为引起达到游戏的同化作用的一种工具。因此,象征性游戏不仅是现实对个体自己的一种同化作用,而且通过象征性“语言”,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并得到强化。这种象征性语言是由个体自己发展形成的,且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变。
幼儿通过游戏不仅仅是回忆一件有趣的或深受感动的事件,而是需要一个更直接的象征作用,使他能再现这一事件。例如,倘若幼儿有一个吃中饭的场面的话,我们可以断定在一两个小时后,幼儿会用玩具娃娃重新作出这种场面,并且会带来一个较为愉快的结局。例如一位女孩会训练她的玩具娃娃比她父母对她的训练更明智些,或是在游戏中她接受了她在吃中饭时所没有接受过的东西(例如她在吃中饭时没有喝完的一碗汤,而玩具娃娃却在这里象征性地喝完了它)。同样地,倘若那孩子被子一只大狗吓坏了,在象征性游戏中狗会变成不再那么恶劣了,或是幼儿变得勇敢大胆了。
所以,象征性游戏的功能主要在情感方面,一般来说,象征性游戏可以帮助解决情感上的冲突,也可帮助对未满足的要求得到补偿,角色的颠倒(例如服从与权威的颠倒),和自我的解放与扩张等。但有时也表现为认识的兴趣方面。游戏的象征性甚至可以完成作为一个成人的内部语言的功能。
象征性游戏在两、三岁到五、六岁之间达到高峰。多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象征性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象征性信号体系,促进幼儿的情感发育和发展。
3、规则性游戏
随着幼儿对外界环境的认识,逐步了解到许多事物是有规律的,特别是社会活动中的规则,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幼儿在群体活动中,为了彼此适应和协调,也会自然而然地创造许多活动规则,这就是幼儿规则性游戏产生的基础。
规则性游戏是在游戏中按一定的规则,重现某一事件或动作,如打弹子、独脚踢石块等。为了适应与幼儿所处的社会成员平等地交流,体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而产生,如家庭的亲子互动和幼儿群体活动。
规则性游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自信心、尊重他人和社会规则、增强平等合作与竞争精神有重要的作用。规则性游戏是相互地从一个幼儿传给另一个幼儿,随时着幼儿社会生活的扩大,增加了它的重要性。
4、构造性游戏
从象征性游戏发展成为构造性游戏,它最初受着游戏的象征主义的影响,后来倾向于构成“真正的”适应活动,例如幼儿试图用积木建成一些房屋或机构的结构等,或是构成对问题的解决以及构成智慧性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的想像发展的结果是尝试创造性的活动,构造性游戏是满足幼儿从想像到创造的最自主、最简单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幼儿兴趣培养、满足幼儿自我实现需要的最重要游戏。
构造性游戏对幼儿学习思维、智力开发、培养创造性能力和钻研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