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促进 |
组成:乌药100克,益智仁100克,石榴皮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煮烂之山药150克糊匀为丸,每服4克,日服3次,淡盐汤送服。
功效:温脾燥湿收敛。
主治:脾胃虚寒之流涎。症见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来源:《中医儿科学》。
组成:白术10克,苍术10克,人参3克,乌梅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
功效:健脾燥湿。
主治:脾胃虚寒之流涎。症见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来源:《中医儿科诊治验篇》。
组成:黄连4克,儿茶12克。
用法:共研细末,匀分4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以梨汁调匀吞服。
功效:清胃泻热,燥湿涩涎。
主治:脾胃湿热之流涎。症见口角流涎,稠粘腥臭,口角赤烂,颌下皮肤红赤。
来源:《四川中医》。
组成: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
用法:共研细末,取药15克用陈米醋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睡前敷药,次日晨取下。
功效:温补脾胃,渗湿除涎。
主治:小儿流涎症。
来源:《小儿外治疗法》。
前一篇:11岁小女孩浑身长毛被称“狼女”
后一篇:罕见的早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