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好亲切的称呼

(2011-07-27 15:16:29)
标签:

育儿

分类: 网上转载资料
老师:亲切的称呼 神圣的职业
http://wb.sznews.com/res/1/1721/2008-05/17/A14/res01_attpic_brief.jpg
http://wb.sznews.com/res/1/1721/2008-05/17/A14/res03_attpic_brief.jpg
http://wb.sznews.com/res/1/1721/2008-05/17/A14/res05_attpic_brief.jpg
http://wb.sznews.com/res/1/1721/2008-05/17/A14/res07_attpic_brief.jpg

  本报记者 帅晓波 唐光明

  

  胡兴松:特级教师的“独”门绝招

  胡兴松: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深圳市仅4名)、市首批政治学科带头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5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曾授予其“功勋作者”称号(全国政治学科唯一一名)。

  教学——独领风骚

  与胡老师的学生交谈,给人的感觉就是与一批“粉丝”的碰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胡老师是我见到的最好的政治老师,上他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胡老师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示范课,看似空洞抽象,却被胡老师讲活了。”“胡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有时还结合教学将自己写的哲理诗、哲理散文与我们一起欣赏,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胡老师是全国名师,但他平易近人,有时下课还与我们一起踢毽子。”“胡老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期中考试前,我们同学当堂提了许多怪问题,如‘生活总在别处’、‘麦田里捉乌龟’的说法包含什么哲理?胡老师对答如流,教室里掌声不断。”

  科研——独树一帜

  胡老师是学校科研处主任,不仅学校的科研工作有声有色,在深圳市都颇具影响,而且个人的教育科研更是令人折服。

  一、教学艺术的拓荒。他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续论、再论”30篇系列论文,填补了政治学科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国家教育部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铎教授在胡老师的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序言”中写道:“胡兴松将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付梓出版,是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贡献。”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他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续论、再论”30篇系列论文。

  三、课程改革的先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胡老师独具慧眼,敢为人先。2004年,他撰写《〈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教科书指瑕》一文,指出了教材10大方面的错误,该文直接寄教育部,经《深圳晚报》以《百万中学生读疏漏教材》报道后,引起了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北京晨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3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尔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特邀他参与了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

  2008年,胡老师的专著《现代家庭投资理财》为海天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作为校本课程进入中学课堂,在全国尚属首例。

  

  叶培祥:语文课就是生活的写照

  在叶培祥老师的心目中,语文课就是生活的写照。“语文书”是他和学生进入社会的媒介。他认为,“语文”不能只顾语文书里的所谓知识点,应该确立大语文观念,养成独立思考、理性思辨的习惯。

  “一点儿”和“完全”一个样

  叶老师现身说法:《祝福》是高中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有“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的句子。对其中的两个“全”他刻意作了点拨,指出前一个“全”相当于“全部”、“完全”,而后一个“全”则是“一点儿”。

  不想,下课前的“拓展消化”环节,一名学生提出后一个“全”也可以理解成“全部”、“完全”。经过验证后,叶老师亦认同了这位同学的意见。而且他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最终写出一篇《“全”与肯定、否定》文章,并用那篇文章的稿酬,给那名同学买了一本书。

  作文也要打“假”

  叶老师认为,写作是文章与世人的对话与交流,目的是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将自己心里的欢喜、愁苦写下来。写过后,喜欢的更喜欢,愁苦好像更淡了。

  叶老师反思:既然是为交流,交流的只能是“我”的“真情”。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把中学生作文的目的不自觉地定位为主旋律。

  如果作文偏离了“以我的真情去与人交流”的目的,其结果只能是泯灭个性、丧失自我。就像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根本不是写自己的生活,而是写老师或成人的生活一样。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造假”的弊端,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还会使其“造假”弊端延伸到社会生活。

  叶老师的“工具箱”

  谈及叶老师,很多同学都知道他的“工具箱”。“工具箱内可谓法宝无穷呀!”

  同学们说:针对诗词鉴赏,他工具箱内的诀窍叫做“泡方便面”;针对阅读,他的对策叫“树木入林”;针对文言实词,他“则是从上下文推断”。总之,他总能为我们提供行之有效的解题工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上语文课前的演讲。同学们只需说自己喜欢说的内容,因此,课前演讲激发了同学们很大的热情,锻炼了学生面对很多人时发言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感受语文中的自由魅力。

  叶老师也会不时迸发出理性的火花。他会把“明知山有虎”的下句改成了“绕行又何妨”,让听者恍然大悟:原来一贯的思维方式中,包含了这么多的偏执与绝对化的东西!

  

  梁凌: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

  梁凌老师认为,在学校里,没有差生,只要发掘其潜能,每个学生都不乏闪光点,做教师必须有淘金者的经验。正是这样的观念,2000届的高三(7)班在入学时,梁凌老师“这里没有差生”的教育观,让想转学的学生留了下来。

  学校没有“差生”

  梁老师认为,所谓竞争,只能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竞争,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竞争,不能是对生源的选择竞争。成绩差不等于能力差。

  梁老师带过的2000届高三(7)班,曾被学生称为“烂仔班”:有的学生拒绝报到,要求转班;家长则找到校长要求孩子离开7班。班上借读学生多,正式考生少;准备出国的多,安心读书的少;成绩在年级排名偏后的多,优秀的少;受过处分的多,当过干部得过奖的少。但她却对同学们郑重表示“我很喜欢带你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过程中,梁老师培养学生自信,激励他们向上。后来,班级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中,都显示出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形象,使家长们逐渐放心把孩子放在这个班了。

  从讲台到病床

  梁凌是深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在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历程中,梁老师虽然得到了很多社会的荣誉,但她把青春和热血忠诚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因为多年的劳累过度,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症、胃病,而且体质也很差,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急性发作,可她从来没有因为疾病而耽误工作,她认为,高三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因病换人会给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她一直坚守岗位,直到学生毕业升学。

  梁老师的淘“金”秘诀

  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是梁老师的秘诀。这样的法宝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

  梁老师认为,若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其成绩差的原因,如同医生就诊一般。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问题的影响,也有家庭问题或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这需要对学生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正确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进行分类。“对症下药”之后,随时把握变化趋势,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跨越式发展历程

文章来源:http://wb.sznews.com/html/2008-05/17/content_17945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