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听课有感
(2011-11-01 22:05: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教育研究生论坛 |
昨天,我们去观看了省实验中学的公开课比赛。公开课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讲的是高一语文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首先,我谈一下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篇小短文出自《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左氏春秋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所谓传其实就是对经的解释。《烛之武退秦师》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语言凝练,有很多非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如第一段对战争形式的描写仅用一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来”来概括,既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表面原因又说出了形式的危急。这篇小文章语言逻辑严谨,特别是烛之武劝说秦伯的一番话,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帮秦伯分析利弊得失,撇开了郑国,让秦伯信服,充分体现了说话的艺术。
第二节课,老师把握住了“说话的艺术”这个中心,围绕烛之武如何不战而退秦师的这个问题,重点突出。而且导入引用了孙子兵法里的话,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体现出教师的语文素养深厚。还有一个小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这位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秦晋围郑的示意图,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明白形式的危机,以及秦灭郑有利于晋这个问题。这位老师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的读音,这点很好。整节课顺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比较好。但这两节课老师在板书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生生对话,活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