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烛之武退秦师》听课有感

(2011-11-01 22:05:2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育研究生论坛

                            专业: 学科教学(语文)

                                    吕引

昨天,我们去观看了省实验中学的公开课比赛。公开课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讲的是高一语文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首先,我谈一下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篇小短文出自《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左氏春秋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所谓传其实就是对经的解释。《烛之武退秦师》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语言凝练,有很多非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如第一段对战争形式的描写仅用一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来”来概括,既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表面原因又说出了形式的危急。这篇小文章语言逻辑严谨,特别是烛之武劝说秦伯的一番话,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帮秦伯分析利弊得失,撇开了郑国,让秦伯信服,充分体现了说话的艺术。

    我再谈一下对这两节课的看法。第一节课,老师匠心独运,她以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为基本框架建构起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打破了传统文言文教学说文解字的枯燥程序,活跃了课堂氛围。特别是让学生扩展“夜缒而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做这个小练习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扩展,这点做得很好。同时在做这种练习时,教师应注意控制时间,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宝贵。我觉得这毕竟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不可能对字词没有疑惑,所以教师应该多少解答一下学生对字词的疑惑,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第二节课,老师把握住了“说话的艺术”这个中心,围绕烛之武如何不战而退秦师的这个问题,重点突出。而且导入引用了孙子兵法里的话,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体现出教师的语文素养深厚。还有一个小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这位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秦晋围郑的示意图,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明白形式的危机,以及秦灭郑有利于晋这个问题。这位老师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的读音,这点很好。整节课顺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比较好。但这两节课老师在板书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生生对话,活跃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