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分析
(2010-06-24 21:45: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优秀教学案例 |
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有感
文学院 09
全日制教育硕士
此外,我还观看了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苏教版小学教材《推敲》一文的课堂视频,特级教师于永正和支玉恒的小学课堂教学视频,他们那种深厚的语文功底和对祖国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让我深有感触,令我崇拜,这是一种境界。积累也是一种财富,这对我以后的教学生涯有很大的启示。
此外,我也总结出以下两点:
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重要靠读。支玉恒老师的《匆匆》一课,先是让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让其听录音,听后说感受。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理解,在读中感悟,到最后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感地朗读。也就是说理解课文了。可见,读可以理解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在课堂,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老师主要是启发和诱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而不是老师分析与讲解学生才懂的,培养学生的这种终身受用的能力。读还可以培养语感,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揣摩,去领会文章的内涵。读熟了也就能背诵下来了,这样学生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它是一切语文能力行成的手段和桥梁。语文教学离开了“读”,语文的能力是不可能掌握的。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情趣”。
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能力比知识重要,比能力更重要的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教不定、学不尽的。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那么明天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语文教学更要体现出“人文性”。应多些引导、多些情趣,一句话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学生培养成“人”。情感就是对学生有情。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根据一段对话来写想象作文,这段话是用投影仪投放到屏幕上的,当他叫起一个同学读他自己的文章时,他只写了两行。老师问明了原因,原来是他近视看不清屏幕上的字,老师立即给他调座位,接下来的课他听得很认真,老师都被感动了。可见,老师对学生有情,学生对老师也充满了感激。情感还应做到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老师在上课前就要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这样上课才有情。课上主要是引导、点拨、鼓励,随着表扬出色的学生,放大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在表扬中进步。
要做到上课有情,我认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因为,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地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