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孕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象川流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滋润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国服作为重要的分支,应该得到全面的重视,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国服主要包括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
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朝的数千年时间里代表汉族的服饰。汉服分三种:第一上衣下裳(裳:下面穿的裙子)第二深衣.就是把上衣下裳缝连在一起。第三襦裙.(襦就是短衣)。上衣下裳的冕服是帝王专门服饰。袍服为文武百官所穿。
汉服成年男子头上戴冠.巾.帽。女子头顶盘发髻,佩戴珠花.步摇等头饰.汉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上饰玉,腰间佩玉。
汉服从远古的蛮荒时代,坐上文明的车轮跨越数千年。汉服的地位至尊至贵,享有帝王风范。汉服在文化方面是属于阳,属于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服并不是独立发展的文化。汉服的穿着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样汉服跟礼仪联系在一起。汉服和丝绸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两者在文化方面是共同进步,一起前进。汉服有佩玉的特点,又促进了玉石文化。
唐装是唐朝时根据汉朝服饰改进而成。唐装上衣分三种:襦:衣身狭窄的夹衣或棉衣。袄:比襦长,衣身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衫:无袖单衣,有吸汗作用。分对襟和右衽两种。
唐朝是历史上国力鼎盛的时期。唐装在现代人眼中,具有喜庆的含义。
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种类有:朝服.龙袍.蟒袍.常服袍等。顺治年间(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随着政治上的稳定,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服饰变革。汉族传统服饰只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庭内部的穿着。庆典场合,无论男女老幼都穿旗袍。中华民国于1929年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
旗袍虽然起源于满族,发展却靠汉族贵妇人。旗袍的发展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过程。在文化上讲,旗袍属于阴。提起旗袍,总让人想起风情万种的美女。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服装在生活中满足不了需要。在这时西服趁虚而入,占据了很大地盘。问了振奋民族精神,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民族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根据当时留学生的穿着设计出一套服饰,被称为中山装。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代表五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和共和理念(自由.平等.博爱)。上衣翻领表示治国严谨。衣袋上面弧形突出表示重视知识分子。1912年中华民国将中山装定为国家礼服。
中山装从诞生之时起就具备抵抗外来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中山装装着一个梦,一个希望国家早日强大的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