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皇后 - 范雪君

标签:
历史时尚收藏图片休闲 |
分类: 电影文艺戏曲 |
(
范雪君(1925-1995),原名王凤燕,1925年出生于一个评弹世家。生父王晓峰是擅说《金台传》、《西游记》的评话艺人。
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的推动,评弹成为通俗教育的一种,在常熟听书成为一种 "高尚娱乐",当地听客更是成为评弹艺人的 “知音”,那里评弹名家汇集,被誉为:高尚娱乐弹词新开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音乐品种可以说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全部聚汇于此。既有昆曲、京剧,复有弹词、越剧,还有欧洲古典和美国爵士。而且人才济济,水平极高,像昆曲的俞振飞,京剧的麒麟童(周信芳),弹词的范雪君。。。
1945年抗战胜利后,范雪君在上海汇泉楼演出《啼笑姻缘》、《秋海棠》,盛况空前,轰动一时。同期在沪上有张鸿声等7档有名望的档子— “七煞档”的演出,而范雪君的《秋海棠》与之对阵,仍场场爆满。范雪君从此一炮打响,跃入名家响档行列。此后的短短几年内,范雪君由弹词名家陆澹庵、小说家张梦飞编写弹词脚本,相继演出了《雷雨》、《清宫秘史》、《董小宛》、《钗凤头》、《赛金花》等。在当时评弹女艺人中,范雪君是演唱新编剧目最多的一位。
当年,范雪君作为一名单档演出的女艺人能立足书坛、名列响档,和她聪颖好学、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上海大华隆记公司开设的大华书场,拟聘请声名处在上升阶段的范雪君登台献艺,当时大华书场综合了范雪君的诸项优势。范雪君在大华书场演出《秋海棠》后,转赴苏锡常各地巡演。1946年年中,范雪君重返上海,在新仙林和同孚登台再演《秋海棠》。1946年10月的上海《铁报》有赞语曰:“范雪君莅新仙林、同孚二书场奏艺,登台先奏琵琶一曲,唱《琴挑》片段,一曲甫终,掌声如雷。描说书情,一口流利京白,有话剧作风。唱昆曲《思凡》,情调之美,足使听者回肠荡气,状主角罗湘绮之孤芳自赏,闺阁风范,幽伤恨爱,描摹真切入微,其他如季兆熊之阴险,袁宝藩之粗鲁,均刻划细致,上海文艺界人士对于雪君之艺,赞誉备至。
范雪君以长篇弹词《秋海棠》成就大名,《秋海棠》也成为范雪君的“看家书”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国评弹界的地位。1946年,上海文艺界在新仙林舞厅评选文艺界各界皇后头衔,结果,言慧珠获京剧皇后,袁雪芬获越剧皇后,韩菁清获歌唱皇后,管敏莉获舞国皇后,范雪君则获弹词皇后。上海《戏报》在评论范雪君时说:“最拿手的一曲《王昭君》,唱来亲切感人,连当时歌唱皇后韩菁清也甘拜下风。”
范雪君从她养父的评弹表演中也学到不少的表现技巧,对书中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她都能按不同角色的特征表演到位;在书台上她对每个人物特定的站法和步法,亦调度分明,绝无混淆。范雪君的女性优势,使她在演小白菜、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罗湘绮、梅宝等角色时能得心应手,演来宛如其人,惟妙惟肖。“她接连在上海的东方、大陆、沧州等大书场演出,上电台、灌唱片,忙得应接不暇,红极一时。”
今人有说:在评弹领域里,弹词状元黄异庵,弹词皇后范雪君,弹词皇帝严雪亭,弹词一代宗师蒋月泉等著名艺术家,全部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自己奋斗出来的,他们的余音惠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听客。他们说噱弹唱遥遥领先,群众影响蒸蒸日上,业内业外无不知名,听书书迷如影随形。。。
图片感谢 :blog.sina
2014 - 0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