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庙会)

标签:
时尚文化休闲历史图片 |
分类: 上海老地名 |
口
1962年,举行第82届静安寺庙会,全市饮食、糕点业之精华汇集于此,9个区的名店、名品竞相争市,乔家栅、杏花楼、老松盛、花园村、老大房、叶大昌、喜来临、哈尔滨、一定好、利男居、翠文斋和王家沙、梅龙镇、凯司令、孟大茂、绿杨邨等78户推出各帮特色品种。3天庙会客流量174万人(次),食品销售额高达43万元,生意红火,盛极一时。
清光绪七年(1881年)农历 4 月初
8 的浴佛节,时值该寺山门、佛殿修复,所有佛、菩萨重新塑造重装金身,古寺重光,同时举行浴佛典礼并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当时静安寺一带尚属市郊,前来礼佛、游览的城乡男女老少,顺便带来农副产品、耕牛、土特产和家用杂物设摊列肆出售,交流物资,形成了集市贸易市场。
庙会从节庆而形成传统习俗,定时定点,一年一度在静安寺周围举行,参加者愈来愈多,交流的农副产品、物品也越来越多,原定 1
天的庙会已无法满足贸易需要,该寺又于每年农历4月初7至初10举行浴佛节,庙会3~4天。
春秋传戒之期,远近聚观者趾相错也”。以后,庙会范围愈来愈大,规模也不断扩大,自赫德路(今:常德路)至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这一地段,摊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理静安古寺,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受到尊重,仍按旧例,每年举办庙会。静安寺庙会依然盛行不衰,形成了以静安寺为中心的
1.5 平方公里的物资交流场所。1958年后,庙会从自发而聚改为在各有关部门组织下,有秩序地举办,管理上实行庙会交易与宗教活动相分离,寺内安排宗教活动,寺外进行物资交流,常德路到华山路、南京西路两边是庙会最热闹地段,愚园路自常德路到乌鲁木齐路两侧尽是货摊。华山路、胶州路、常德路上的摊铺从南京西路一直排到北京西路。
1963年,静安寺庙会办公室宣布停办。
清光绪七年(1881年),静安寺修复,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俱来寺设滩列肆,形成早期庙会。静安寺庙会举办至1963年结束,历时83年。
1962年,举行第八十二届静安寺庙会,全市饮食、糕点业之精华汇集于此,9个区的名店、名品竞相争市,乔家栅、杏花楼、老松盛、花园村、老大房、叶大昌、喜来临、哈尔滨、一定好、利男居、翠文斋和王家沙、梅龙镇、凯司令、孟大茂、绿杨邨等78户推出各帮特色品种。3天庙会客流量174万人(次),食品销售额高达43万元,生意红火,盛极一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536840101drwg.html
2013 - 1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