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休闲历史时尚图片 |
分类: 上海老地名 |




上海静安寺商圈是作为上海总体规划中“四街四城”和全市四大商务中心区之一,静安寺商圈是集顶级商业、星级酒店、高档商务、会展与公共设施为一体的“上海中城”。
围绕静安寺形成了一个很发达的商圈说不清楚到底是因静安寺而繁华还是因繁华而成就了静安寺反正这里的香火旺盛是毫无疑问的,里面的素斋也蛮好吃的静安寺真的是造得很华丽啊,一座入世的寺庙。
过去静安寺周边云集了西区老大房、大发南货店、大同绸布店、德利车行、亨得利钟表眼镜店、梅芳照相馆等一大批名店。当然我们那时的兴趣更多的在老松盛点心店和绿村酒家。老松盛的糕团从来没有吃够。绿村酒家去的不多,但是有2次我的记忆非常深刻。据 @阿牛哥围脖用 回忆:1965年, 大大请我在绿村酒家吃中饭。点了一盆炒鳝糊,一道三鲜汤。我感觉非常好。总想有机会在绿村酒店大快朵颐。

(静安寺老菘盛
万航渡路)
老松盛对面的清真店还在,现在改名了叫:鸿宾楼(名字洋气了)。

静安寺下沉式广场
华山路南京西路


(大发西面 - 和平路间阅报栏)
华山路愚园路
15路电车静安寺交接班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百乐门舞厅,愚园路218号。
静安寺庙会非常有名。据说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上海历来就是一个不缺少乐子的地方,上海人喜欢“白相”,喜欢“轧闹猛”。 1930年第5期《上海漫画》上刊登叶浅予拍摄的一组静安寺庙会照片。每逢阴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日,都要举办浴佛节。四处商贩也云集在庙
宇的马路两边,设摊售货,形成集市,称为:庙会。
60年代,农历四月初八静安寺庙会
1958年后,庙会从自发而聚改为在各有关部门组织下,有秩序地举办,管理上实行庙会交易与宗教活动相分离,庙会上交流的物资品种愈益增多,手工业品以竹藤、木器、草制品、铜铁器、皮革制品、编织品、工艺美术品居多;玩具、百货、服装鞋帽等大类也是品种繁多,还有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全市闻名的特色食品等。常德路到华山路、南京西路两边是庙会最热闹地段,愚园路自常德路到乌鲁木齐路两侧尽是货摊。华山路、胶州路、常德路上的摊铺从南京西路一直排到北京西路。1961年庙会4天,参加庙会的人数达
36万人,逛市场的人数达 400万人次,由于静安寺位于闹市中心,直接影响到交通和社会治安,1963年,静安寺庙会
宣布停办。

静安寺(庙)对面得利车行。
(民国时期英国 HERCULES 海格力斯自行车说明书。)
(中国总经理
上海第9百货商店(旧名:百乐商场)静安寺万航渡路50号。

1979年10月,静安区在愚园路与北京西路之间的胶州路马路两侧建立了集市贸易,上海人对这种非公有形式的贸易方式称为:“自由市场”。
静安寺地区旧貌图。
原来,静安寺静安公园旁边是:鼎新园点心店,再往东面是: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

静安寺 南京西路庙弄。
静安寺机场城市航站楼。
老照片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536840101ffm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536840102vizw.html
2013 - 09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