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标签:
休闲时尚文化历史图片 |
分类: 老上海故事 |
导读:上海南京西路702号(青海路口),这里曾经是“飞星公司”旧址,后来一度成了:南京西路旧货调剂商店、上海友谊商店古玩分店、黄河皮鞋厂等。
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大师阿贝拉多·拉富恩特,他留给上海、至今尚存的建筑精品,包括:南京西路702号
飞星公司旧址、和西面的南京西路722号
犹太总会,多伦路上
孔公馆、浦江饭店的
孔雀厅、Sasha’s
餐厅酒吧等等。
一个电影商人和一个建筑师。2009年,一位建筑师阿贝拉多·拉富恩特。怀着对同行前辈的惺惺相惜,阿尔瓦罗来到上海之后,开始了一段延续至今的追寻拉富恩特足迹的旅程。未曾料到的是,这段旅程跌宕起伏异常精彩 —背后是汹涌的历史,眼前则是命运的无奈。


拉富恩特参与建造的电影院,多半与有“电影大王”之称的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雷玛斯(Antonio Ramos)相关。雷玛斯相当精明,他第一个想到在四马路的热闹茶楼“青莲阁”(今外文书店附近)里放投影来吸引上海人看电影,也是首位建造电影院的商人。
1908年,雷玛斯在原乍浦路388号的一座溜冰场上用铁皮搭建了一座仅能容250人的简易房子,俗称“铁房子”。同年12月22日开幕,首映西片《龙巢》。1918年,雷玛斯委托拉富恩特把铁皮房改建为钢筋砖木拱形结构,场内为一层,座位相应增加到710个,门面二层,增辟观众休息室、办公室、会客室等,并装置暖气设备。1919年,正式定名虹口大戏院。1988年,这座上海首家电影院因海宁路拓宽全部拆毁,如今只剩海宁路乍浦路口绿地新落成的一块纪念性标志,以及上海电影史记录中的一丝雪泥鸿爪。
整个20世纪20年代,雷玛斯用放西片赚来的第一桶金投资建造了多家电影院,包括夏令配克影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万国、恩派亚、卡德大戏院等。其中夏令配克影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便是拉富恩特的作品。维多利亚影戏院是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电影院,有800个座位,由白俄小姐领座,还有豪华酒吧供侨民饮酒,票价也最贵,前座一块七角,后座七角。夏令配克影戏院位于静安寺,是上海首家安装有声放映机的电影院。
如今我们看到的上海民国建筑图景,几乎为一个人所主导,那就是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诺曼底公寓、美商花旗总会、国际饭店、沐恩堂、大光明电影院、首席公馆、绿房子……他的标志性建筑作品多到令人咋舌,好像30年代的上海,根本没有其他建筑师存在。
1980年,这里是上海友谊商店古玩分店。
旁边的上海犹太人总会(南京西路722号)。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536840101gsyf.html
相关链接:http://www.bundpic.com/2011/03/13907.shtml
2013 - 0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