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2013-06-13 12:02:19)
标签:

休闲

时尚

文化

历史

图片

分类: 老上海故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导读:上海南京西路702号(青海路口),这里曾经是“飞星公司”旧址,后来一度成了:南京西路旧货调剂商店、上海友谊商店古玩分店、黄河皮鞋厂等。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大师阿贝拉多·拉富恩特,他留给上海、至今尚存的建筑精品,包括:南京西路702号 飞星公司旧址、和西面的南京西路722号 犹太总会,多伦路上 孔公馆、浦江饭店的 孔雀厅Sasha’s 餐厅酒吧等等。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一个电影商人和一个建筑师。2009年,一位建筑师阿贝拉多·拉富恩特。怀着对同行前辈的惺惺相惜,阿尔瓦罗来到上海之后,开始了一段延续至今的追寻拉富恩特足迹的旅程。未曾料到的是,这段旅程跌宕起伏异常精彩 —背后是汹涌的历史,眼前则是命运的无奈。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拉富恩特参与建造的电影院,多半与有“电影大王”之称的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雷玛斯(Antonio Ramos)相关。雷玛斯相当精明,他第一个想到在四马路的热闹茶楼“青莲阁”(今外文书店附近)里放投影来吸引上海人看电影,也是首位建造电影院的商人。

 

1908年,雷玛斯在原乍浦路388号的一座溜冰场上用铁皮搭建了一座仅能容250人的简易房子,俗称“铁房子”。同年12月22日开幕,首映西片《龙巢》。1918年,雷玛斯委托拉富恩特把铁皮房改建为钢筋砖木拱形结构,场内为一层,座位相应增加到710个,门面二层,增辟观众休息室、办公室、会客室等,并装置暖气设备。1919年,正式定名虹口大戏院。1988年,这座上海首家电影院因海宁路拓宽全部拆毁,如今只剩海宁路乍浦路口绿地新落成的一块纪念性标志,以及上海电影史记录中的一丝雪泥鸿爪。

 

整个20世纪20年代,雷玛斯用放西片赚来的第一桶金投资建造了多家电影院,包括夏令配克影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万国、恩派亚、卡德大戏院等。其中夏令配克影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便是拉富恩特的作品。维多利亚影戏院是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电影院,有800个座位,由白俄小姐领座,还有豪华酒吧供侨民饮酒,票价也最贵,前座一块七角,后座七角。夏令配克影戏院位于静安寺,是上海首家安装有声放映机的电影院。

 

 此外,拉富恩特还为雷玛斯在多伦路250号建造了一座 Mozarab 风格的住宅,雷玛斯来自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此地曾为摩尔人统治,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恢宏灿烂的阿尔罕布拉宫(一译赭城)即矗立于那里。“Mozarab”原意是“9-15世纪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基督教徒”,用在建筑上是指带有阿拉伯风格的西班牙建筑。这座美丽的住宅在雷玛斯离开后几经易主,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孔祥熙的寓所,也就是如今的“孔公馆”。

 

 上世纪 20年代末,出于对动荡时局的恐惧,雷玛斯像许多外国商人一样,变卖了名下的所有产业,匆忙离开中国,回到西班牙。1927年回国后,雷玛斯用从中国赚来的钱,在马德里最繁华的街道建造了拉富恩特也有后备计划。他从1928年开始在美国加州开设建筑师事务所,上海美国两头跑,不在的时候就让在上海的俄罗斯同事协隆(A. J. Yaron)帮忙打理业务。时运不济的是,他碰上了1929年的金融大萧条,不仅将积蓄用完,连吃饭住店的费用也无力承担。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回到上海。

 

 在20年代末,随着赌博业的发达,在跑马、跑狗之外,又多了一项“跑人”的赌博项目,这就是源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回力球”(Jai Alai)。回力球在巴斯克语中的意思是“快乐的日”,比赛时双方球员手持捧兜,站立在场地的一边,一方球员用力将球抽向前方的墙壁,反弹后另一方的球员接住再抽,如此反复,如果一方球员接不住或抽出界便输。顾客购票与球场老板博,分独赢、双独赢、位置、联号等多种。一般赌客自然是输多少,又因回力球比赛速度极快,赌起来尤其刺激,因此上海人取Jai Alai的谐音叫“害阿拉”。当时全中国有两座回力球场,一座在天津,一座在上海。上海的球场位于现陕西南路建国西路一带,即为拉富恩特所造,抗战胜利后改为体育协会,后来在原址上修建了今天的卢湾体育场(陕西南路)。

 

 令阿尔瓦罗最为激动的发现,是东平路衡山路的标志性餐厅酒吧Sasha’s。去过Sasha’s 的人都知道,它打的是历史想象的牌。菜单之前的介绍是宋氏三姐妹,而网站的“背景”栏不出所料地逢迎着往来客人们对于旧时权势的想象:“一个为了金钱而结婚,一个为了中国而结婚,一个为了权力而结婚……这所由 Mr J Rosenfeld 设计的房子是美龄的爸爸宋查理于1927年送给她和她的丈夫的。这也是政府官员开重要会议的地方。1943年,日本军队接管了这里,解放后归还给政府,后来成为一个音乐学院。数十年后,一群外籍商人租用这幢房子,经过改造后于1998年把它变成富有都市气息的酒吧。‘萨莎’就是以宋查理情妇的名字命名的。”很多观察仔细的人都注意到,Sasha’s里挂着一张建筑师签名的原始设计图,阿尔瓦罗知道那出自拉富恩特。

 

如今我们看到的上海民国建筑图景,几乎为一个人所主导,那就是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诺曼底公寓、美商花旗总会、国际饭店、沐恩堂、大光明电影院、首席公馆、绿房子……他的标志性建筑作品多到令人咋舌,好像30年代的上海,根本没有其他建筑师存在。

 

1980年,这里是上海友谊商店古玩分店。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旁边的上海犹太人总会(南京西路722号)。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536840101gsyf.html 

西班牙建筑师上海往事

 

 

相关链接:http://www.bundpic.com/2011/03/13907.shtml 

 

2013 - 06 - 13   中国  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鹤鸣鞋帽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