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堂制款道光粉彩福寿纹盘一对
标签:
瓷器收藏粉彩道光余庆堂 |
分类: 收藏那些事儿 |
刚看到博友余庆堂主发来私信关心小弟,其实还有很多朋友都有询问小弟,最近确实更新博客很不勤快,但小弟安好,只是工作繁忙,疏远了这片愉快的天地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惦念,大多数都是连一面之缘都未曾有的朋友,因为共同的爱好来到这里,相互鼓励关心,真是令人神往的一种和谐。在此祝愿大家生活愉快,心想事成。
因为余庆堂主之询,才发此博文,不胜感激,发余庆堂款小碟一对,也算小小缘分。
http://s7/mw690/68f442a7tdc85abf3c206&690
http://s16/mw690/68f442a7tdc85acab004f&690
http://s12/mw690/68f442a7tdc85b13e2c4b&690
藏品更多细图http://xwjnavye.tk
关于“说瓷”系列的博文,许多朋友发消息鼓励继续往下写,说来很惭愧,最近念及此事,总有瓦釜雷鸣之感,不免汗颜。其实最近也不是没玩瓷器,这两年过手倒也有不少东西,只是现在收藏理念有所变化,觉得一桶水盛满太累,半桶水逛荡也不错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买东西就熟避生,风险自然少了很多,系统的梳理也就少了,脑子几乎也不动了。
而且最近总是每每感慨于一个道理,古人论及收藏、论及艺术,虽总是三言两语,但都是集数十年之经验与体会,不知者往往要么以为忘语,嗤之以鼻,要么以偏盖全,按图索骥,都抹杀了先辈的苦心,知之者却又视之淡然,无需阔论深究,此所谓欲辨已忘言之境界。于是反顾自身,于瓷器之鉴识,知之也罢,不知也罢,似乎再无叨叙之理由。
但另一方面,又屡屡感怀于博友天舒先生之认真与坚持,一篇《松荫轩藏印谱目录》已成为印谱收藏者之必备;近年,又孜孜于印谱之考证,筚路蓝缕,奉献于网络,有功于印林,秒杀所谓专著高论十百千万。先生每言及此总是淡然,一份爱好,一份责任,仅此而已。
念及此,不免又激励自己,有空也写写,有空也写写。
因为余庆堂主之询,才发此博文,不胜感激,发余庆堂款小碟一对,也算小小缘分。
http://s7/mw690/68f442a7tdc85abf3c206&690
http://s16/mw690/68f442a7tdc85acab004f&690
http://s12/mw690/68f442a7tdc85b13e2c4b&690
藏品更多细图http://xwjnavye.tk
关于“说瓷”系列的博文,许多朋友发消息鼓励继续往下写,说来很惭愧,最近念及此事,总有瓦釜雷鸣之感,不免汗颜。其实最近也不是没玩瓷器,这两年过手倒也有不少东西,只是现在收藏理念有所变化,觉得一桶水盛满太累,半桶水逛荡也不错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买东西就熟避生,风险自然少了很多,系统的梳理也就少了,脑子几乎也不动了。
而且最近总是每每感慨于一个道理,古人论及收藏、论及艺术,虽总是三言两语,但都是集数十年之经验与体会,不知者往往要么以为忘语,嗤之以鼻,要么以偏盖全,按图索骥,都抹杀了先辈的苦心,知之者却又视之淡然,无需阔论深究,此所谓欲辨已忘言之境界。于是反顾自身,于瓷器之鉴识,知之也罢,不知也罢,似乎再无叨叙之理由。
但另一方面,又屡屡感怀于博友天舒先生之认真与坚持,一篇《松荫轩藏印谱目录》已成为印谱收藏者之必备;近年,又孜孜于印谱之考证,筚路蓝缕,奉献于网络,有功于印林,秒杀所谓专著高论十百千万。先生每言及此总是淡然,一份爱好,一份责任,仅此而已。
念及此,不免又激励自己,有空也写写,有空也写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