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爱他而不是代替他

(2014-03-23 14:03:49)
标签:

杂谈

(毛白杨)《天下无贼》里,刘德华曾经很激动的对过份保护傻根的刘若英说“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 凭什么?是因为他傻?他单纯?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所以一个话题被抛出来了,到底我们该不该让自己的所爱受伤?或者说难道就一定要让对方难受吗?个人的理解答案是肯定的,回想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似乎道理通用,比如母亲强盛的家庭,对子女的过度控制,看起来是保护,结果令子女成年后可能会非常没有主见,生活态度上是一个能量很弱的人,在社会功能上也会因此有所削减。

再来说两性关系,一个很爱妻子的老公,爱的方式过度,舍不得妻子有一点挫折,哪怕自己最终心力交瘁,哪怕关系几近瓦解,亦是希望妻子能慢慢落地,慢慢接受分开的过程,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这样的状态我不能说里面没有爱,爱肯定是有,但我又不能确定这样的一份爱有多少是务实的,总体感受好像更接近是一场暧昧。暧昧并非狭隘的存在于男女挑逗试探的时候,所有边界不清,内心意识不明确的行为,都可以归属这样的范畴。换言之,强盛的母亲也好,柔情万丈的老公也好,他们都在用一种听上去,看上去皆属于很道德的理由行使着最不道德的事。

这样的言辞可能会引起部分被归入其中的群体的不适或反感,就像极力希望保护傻根的刘若英一样,面对刘德华的反击她简直觉得是谬论。而真正的谬论是什么,个人理解是以爱之名阻止一个人的成长。

一个人能不能受伤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出他/她之外的旁人的感受,那都不是当时人的真实状态,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无论一个人的躯体是柔弱或健硕,心都一样充满能量和光芒,充满灵气和智慧,只是因我们的出生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引导,以及后来经历的遭遇让心有了区别。但这不代表一个向来被宠溺的人收到一点挫折就会死,又或者向来坚强的人就要永远遭遇折磨也无所谓,这都没有必然性。唯一的必然是,世界之大,弱肉强食,每个人面对的生存环境一样,危机一样,伤害一样,挫折一样,无人能躲避,那么与其用假意的保护营造短暂的安全,不如效仿动物世界里的教育规则,在早期就放它出去与这个世界做最真实的连接,用看起来最残酷的方式表达一种真正厚重的爱,那就是从一开始就告诉他/她生命的真相-------你必须有经受伤害的能力。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古训,也许看到这一行已经反感到不行的人会说,我不需要我的子女担当大任,所以没有必要吃这些苦头,又或者说,我老婆从小受宠,而且我一男人,何必要让她面对这些问题。这些种种听上去何其成立,但事实上可能其中有一些误解,我并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去担当天下大任,这个还真不是随便一个人配得起的,问题在于,即便做为一个蝼蚁众生,我们也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你可以保护他/她一时,可一世的长度也不算短,以后的漫长岁月突发事件从不可预知,那又该如何?

从心理的层面来分析,那些自觉强大的母亲也好,老公也好,其实是他们比较享受这样一种盛气的感觉,对方到底是不是那样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内心臆想出来的那个弱是实实在在的,最后他们便尽情沉溺在如此一种暧昧的连接里,对方也被如此这般的氛围催眠,以为自己确实没有承受力,于是在这样一种强行的施与受之间,达成了一种最大的快感------永远纠缠,不必分离。

聚合是人类都喜欢的,没有谁热衷于分离。但我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这样两种状态之间的关系。聚合的确愉悦,但分离也可以创造出另外一场聚合。生命的循环往复也是这样一个状态,有升起就有落下,同理,有伤害就有重生。但太多看上去强大的人,用一种过度自恋的心态阻止了身边人的成长,用所谓的保护延展着自己的内心需求。这不仅令对方永远深陷心理发育迟缓的可悲境地,自己内心也并没有太多真正的快乐。

马航事件的发生从另一个侧面也是告诉我们,其实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东西我们没有能力掌控,只要外界环境发生一点小差池,我们的命运之轮可能就要刷新重组。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里,我们每个人应该有一份自省和自知之明,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是我们能相对拿捏的,也许只有管好我们的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做好自己的本份,体验属于自己的感受。子女,爱人,父母,这些和我们相关的爱人,我们应该真正的尊重这些个体,爱他/她而不是代替他/她。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逸杨心理工作室工作室,轻扫上面的二维码,或者动动您轻巧的手指,添加关注:

官方微信:yyxlgzs206或逸杨心理工作室

心理热线:18671718833

心理Q Q:29843840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