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有没有发现当你总是担心大姨妈不来的时候,它就越姗姗来迟,又或者每次有活动,你老害怕出现突发状况,就越是有始料未及的事跳出来。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担心就是诅咒,且不说这个逻辑对不对,从前面两则例子来看,似乎你越不想什么发生,就越容易发生什么,有点类似墨菲定律------指的是任何事,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能发生。
但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对待自己或外界事物也好,方方面面思虑的极周全,严丝合缝的把所有危机都考虑进去,完全没有正面思考的打算,这样过度的客观好像也是一种病理性的投射。
物理学认为,完全的客观其实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所谓的测不准原理。只要有观察者在,观察者就会影响到被观察的对象的状态,所以测到的状态并不是真正客观的。尤其是在观察心理、社会等现象时,主观对客观的扭曲,更是司空见惯。
再来说安全感,一个从小到大一路平顺,万事都有父母铺好路的孩子,和一个一路走来总是自己给自己操心的孩子比,前者的安全感绝对饱满的很,后者历经风霜,从面相上只怕都会比前者老态很多,所谓相由心生,知道世事的不易,所以很难再拥有纯真的笑容。知道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对安全感的信任远不如前者。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借用金刚经里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大概是说具足外相的东西都是幻化出来的。结合到安全感,道理差不多,比如前者可谓万事如意,波折和艰辛皆被人事先过滤了一遍,那么他对世界的体验是百分百安全的,他的意识里,对灾难基本不做预想。后者却不同了,领教了生活的苦头,在对待外界的态度上必然会更多的考虑糟糕的结果,当然,这个世界原本也不是全然完美的,只是后者会倾向与世界不美好的部分做更多连接,换句话说,前者的内心有足够膨胀的安全,投射出去的就是信任,后者的内心风雨飘摇,投射出去的就是危机重重。但事实是什么,事实是世界对所有人而言都一样,却因为周遭的环境影响了各人的成长,导致日后在主观认知上出现了不同的幻化。
好命的孩子不是强调的重点,因为任谁都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也许更有人会跳出来说,那个好命的孩子万一哪日受了打击,伤害将是致命的,也不值得羡慕。当然,这个逻辑成立,所以度的拿捏就尤为关键。安全感太厚或者太薄都可能影响一个人对外界的体验,导致一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出现问题,前者会令人飘飘欲仙,但若突然坠地,必摔的万劫不复,后者终日生活在忧患中,不是抑郁的要死,就是要身边的人烦死。所以我们可不可对世界多一些美好的信任,但是又不足以信任到张狂无度的边界。
其实你投射出去什么,就会反馈给你什么。世界的模样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幻化,但内心若不具足健康的认知,就会过度信任或者过度疑虑,那都会影响你的创造。这让我想起了尼采说过的话:当你望向无底深渊的时候,无底深渊也正在望着你。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逸杨心理工作室工作室,轻扫上面的二维码,或者动动您轻巧的手指,添加关注
官方微信:yyxlgzs206或逸杨心理工作室
心理热线:18671718833
心理Q Q:298438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