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参加完上周百人跨年的交友派对,一直想写点什么,时间上却总不凑巧,今天得闲,点开活动现场的照片,场景瞬间被倒了带,那些个女孩的模样一一清晰的浮现眼前。
随着时代的进化,过去到了适婚年龄还未婚的人叫大龄青年,现在用了一个“剩”字,把大龄更量化的做了处理,换言之,该结婚而未婚的,就是被剩下的。虽然各个地方台都有相亲节目,社会的包容度也在逐步提升,但这个“剩”字似乎决定了在中国无论多包容,它也只能局限于被包容的群体,而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理论上被包容也意味着是需要被格外关照,格外安抚,等等之类,属于弱一点的群体,那么主观心态上就把这些并不差劲的女孩做了一个不对等的隔离,已婚的女孩哪怕婚姻质量不高,也是骄傲的,反过来,年过二八的未婚女孩,俨然成了即将过保质期的产品。 参加活动前,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当天应该穿什么衣服。那是一个有过短暂婚史的女孩,离婚后独身了几年,今年似乎格外迫切结婚,我问她,为什么突然这么着急,她回答:想找个人生活,一个人太孤单,而且父母也着急的很。抛开她曾有过的婚史不说,因为没有小孩,那段婚姻倒更像一场拿了结婚证的恋爱,所以她的心思估计同当天去参加派对的大部分女孩如出一辙,细想下来,人类会发展也正因为我们需要彼此依偎,如果都是独立个体,人类也许早就绝种了,那么害怕孤单而结婚可以理解,后面的原因是迫于父母压力,这个听上去也貌似能成立。但果真如此吗? 在国外,没有剩女这个说法,即便你到80岁,也有优雅的权利,享受爱情的权利,简单点说,结婚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任务,而是遵从内心意识的一件美好活动。偶像剧也不乏有对剩女的描述,比如爱做糕点有理想的金三顺,对爱情不随便的程又青,甚至近期热播的《我们结婚吧》里面的桃子,诸如此类,这些女生有的漂亮有的可爱,她们都有一技之长,坚持着对爱情的期许,也最终有了好的归宿。个人认为这些影视作品除了反映当下社会的现状,从另一个侧面也是在鼓励那些年过二八的未婚女孩,结婚是一件自然的事,它不应受制于年龄,花开的早晚和它开的明艳与否没有关联,那只是花期的问题。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格外关照女孩,男孩也有被“剩”下的,不可否认,在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上,个人比较关照女孩多一点,仅从生理角度说,女性一生只有400个卵子,排完就结束,而男人的精子一辈子都生生不息,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度,除去社会压力,女性在生理方面的局限性更加重了心理的压迫感。我经常听有人说,选老婆还是要选年轻的,对生孩子有利。其实就我个人感受而言,我有一位39岁才生子的女朋友,她没有特别保养,从怀孕到生育,非常正常,没有保胎,照样和我逛街,当然了,选择的还是剖腹产,但恢复的很快,孩子也聪明。而我也认识在所谓健康的生育年纪的女孩,第一胎的就怀的岌岌可危。这样的例子不是有意否定医学理论,而是想说,结婚除了不该受制于时间,也不该受制于生育。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那才是幸福。也许就是这些文艺的句子在不知不觉中也误导人心。有些人到了80岁还老顽童一个,你让她/他去担负责任,简直是徒有虚表的搭配,年龄和该做什么事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应该把它纠正为,当你准备好了再去做,那才能获得幸福。 上周六那些女孩的身影还在我眼前晃动,有的对未来充满揣度,有的还带着些许旧日的情绪犹豫不决,但无论有怎样的心情,这都是一群对爱有坚持的女孩,也许有人会说就是因为她们太挑剔,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也许这样的解释并不过分,但转过来想想,我们生而为人一次,出生我们不能挑选,样貌我们不能挑选,一路到大的成长基本是父母的意见,最后在人生驶向彼岸的路程上,如果我们连对同伴的挑选也过度认同旁人的话,会不会显得很悲哀。被“剩”下的人其实不需要我们任何人来认同和包容,在本来就充满太多无奈的生命里,她们是用内心的力量做着最艰难的抵抗,期望将人生整合到最人性的状态。我欣赏这种优雅的坚持。女孩们,慢慢选,只要不忘记你的根本,总有花开的一天。
微信公众平台号:yyxlgzs206 或 逸杨心理工作室,或直接扫上面的二维码,每天都有精彩呈现,谢谢你们的关注。
电话:0717--6920985
1867171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