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大力提倡文化理念的时候,我想起了它的姊妹词--艺术。有人对“艺术”这个词进行过许多描述,认为:
A、艺术是品质生活的基本工具。
B、艺术教育是真正高等和终极教育,是精神追求的最终归属。
C、经商的最高境界是经营出艺术,现在学的不是艺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如何艺术化的实践商业梦想。
D、艺术是对情感的真实领悟与微妙掌控,培养敏锐洞察力的重要途径。
E、艺术被称为被包裹在智慧中的情商,而情商才是比智商更为重要的成功因素。
F、研习艺术,成为参透管理美学的领导者,创造出高品质的精美产品。
G、获得艺术鉴赏力,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艺术收藏的层次。
H、“以美育代宗教”,建立健康、幸福的人生观。
在我的眼里艺术特长生就是一帮带有某种艺术细胞的孩子。在校园内,他们肩负着艺术传播的义务;在校园外,他们便是艺术交流的使者。
大学是打造完整人的地方,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活动场所,是个浓缩的微社会,是锻造极品青年的熔炉,是文化交流与艺术传播的中转站。人从小要学一点艺术,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可从中培养出孩子的“审美意识”。
大家都知道,高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是语文考试中的高级题,是区分考生文学水平高低与艺术贮备的“拉分”题。这类题,光靠苦钻字面、熟知作者和研读历史等是不够的,还要有艺术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做好这类题。鉴赏水平的最高形式就是独到的“艺术眼光”问题,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体现问题。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发现,许多诗词歌赋凡经大师之口,就觉得写的是那么的唯美那么的意境深远,可是孩子却领悟不到。有些人听音乐就能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是闭上眼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我想此时他的脑海里一定是涌动着音乐的画面,而有些孩子却感受不到。这就是欣赏上与想象空间上的差异。
那么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诗词、歌赋、音乐与绘画等所描绘的物境与意境的美,就需要孩子从小就要有对艺术的亲密接触与有效的训练。
对高雅艺术的追求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和发现事物美的过程。这种东西只有浸入到了骨髓,你就等于进入了梦幻般的精神世界,那是一般人所感受不到的魅力世界。
平时,我们好像都有相同的一类看法,那就是学点艺术的孩子,好像走起路来都带“范儿”。也就是说其言行举止似乎有别于普通孩子似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走出国门后与欧美人比肩时总觉得自身有点“土”,特别是在穿着和精神面貌上,其实就是我们身上的艺术气息不够浓,怎么看自己的穿着和言行都不像是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正因如此,现在大学才非常重视校园内艺术氛围的建立与艺术团的发展,名气大的的高校还要设立艺术学院或艺术教育中心。就连好的中学,主要是大城市,也越来越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似乎也是越来越高了。
其实,当我们看大学的世界排名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引以为傲了几十年的北大、清华连世界前40的位置都进不了,最好的名次也才只有可怜的第47位--北大。为此我们愤怒过,这是不公还是差距本就这么大?
但冷静后一想,我们何不把中外名校做一个全面的比较呢!。那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我们差在了“通才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软环节上,而不是输在了研究室和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上。原来我们的普通本科根本就不重视“艺术教育”,特别是理工类等专科大学,这才是现在落后的真正原因。
所谓“通才教育”,即现在高校实行的“通识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鼓励学生跨学科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一专的独立发展模式。
而“艺术教育”才是自我表现、创造力、自发性和个人变异的源泉。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被埋没、被忽视,而只有通过艺术创造才能使它们再现,因此学习鉴赏自然和生活美的艺术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哈佛甚至打出了“艺术第一”的口号,原来艺术才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学习、借鉴、想象、二次创作等过程),才能解决钱学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世纪之问。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清华与麻省理工的艺术教育比较:
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注重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两校都积极倡导、推动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在音乐教师与本科生的师生比上,两校相差十余倍;在课程标准上,进入清华大学的新生中艺术基础参差不齐,使艺术教育面对的情况相对复杂;而美国中小学艺术课程是核心课程,十分规范,在普通大学中艺术专业教育与辅修教育的界限十分模糊,课程基本上是规范的专业课程。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内容、评估标准还达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属于“补课阶段”。在作曲理论与计算机音乐课程方面,清华大学尚为空白;而麻省理工学院这类课程较为成熟,其课程已经成为“特殊的作曲系”;在艺术实践与表演类的课程上,清华大学取得了相当的进步,接近了准专业的水平,但在可比的项目上与麻省理工学院还有差距;在音乐的学科分布上麻省理工学院重视“世界音乐”的内容,体现了其开阔学生视野的思想,而清华大学基本上集中在中、西方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上;从师资水平上看,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为世界水平的教师,清华大学的教师谨代表国内水平,同样有着很大差距;从音乐文献占有数量来看,两校的图书馆差距太大了!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形成的惯性和投入上的差距,缩小这一差距需要学校各方面配合努力。
总之,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不论课程及学分设置还是师资队伍,不论艺术团体还是艺术设施,都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理工类高校的艺术教育,将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为了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早日实现,为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具有世界竞争力,我国理工类院校的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清华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科学教育,也要有一流的艺术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流大学的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