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与不让,这是个问题

(2012-04-25 23:41:36)
标签:

育儿

分类: 暄宾夺主

让与不让,这是个问题

文:楠妈

“融四岁,能让梨。”-----这样的道德标尺,被一代一代的人用来衡量孩子的善良与谦让。越是朗朗上口,越是滚瓜烂熟,人们就越来越相信:哪有不让梨的道理。

可是一个孩子不相信,他的道理是孔融只有四岁。换成四岁的自己,他就不会让。这样的将心比心,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体贴。不过,从应试的角度,这样的质疑换来的是一个结结实实的红叉叉。

孩子错了吗?没有!

老师错了吗?也没有!

又一次,我困惑了,到底要不要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到底要不要拘泥于权威的标准答案?因为,儿子也是这样的孩子。

有一篇文章,全文大意是孩子打算搬开一块石头。可是,孩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找了手边可以利用的所有工具,但那块石头还是纹丝不动。这时,一直站在身边的父亲问,“你是不是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孩子答:“是的。”父亲说:“可是你还没有找我帮忙呀?”

需要回答的一道题目是:你认为这个孩子想尽了所有办法吗?儿子歪歪扭扭地写道:我认为想尽了,因为我觉得他不应该依赖他的父亲。

另有一文,结束语是---雾真神奇,它改变了一切。

题目是:你认为雾神奇吗?儿子又一次东倒西歪地写下:不神奇,雾是一种自然现象。

很惭愧,儿子的答案统统错了。考虑到应试,我教育儿子:再做阅读理解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按照文中的意思回答。儿子不理解地说:“妈妈,你看,题目问的是----你认为呀?那就是----我认为呀!那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呀!本来就不应该依赖爸爸吗,那个雾又有什么稀奇的呢?有什么错吗?我真是这样想的!”

唉,我一时语塞,因为我知道儿子不是强词夺理,他只是尊从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近又看到一新闻,上海某小学语文试题:从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中选出一种跟其它三种不同的动物。有人选择小鸟,它有羽毛,会飞;有人选择蜜蜂,它是唯一的昆虫,又有刺;有人选择兔子,它是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不过,所有的选择所有的理由都在标准答案面前灰飞烟灭,因为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熊猫,它是唯一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

是不是有点哭笑不得?明明是条条都可以通罗马的大路,却硬是被交通管制到一条不准左转、不准右转、不准调头的单行线。

听说广东实验中学要成立“南山班”,钟南山院士掷地有声地说,培养的目标不是高考状元,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能对权威说不的人,敢于承认错误的人。

非常欣赏这样的言语,尽管在现实中,也许它的成立条件并不完善,但是,毕竟感受到了一丝平衡一丝希望。当然,我更迫切地希望这样的理念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一群人,属于一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