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终于落下帷幕,“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凭借电影《水形物语》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成为新千年后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与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
总所周知,奥斯卡的颁奖标准一向并不以电影艺术为最高准则,其中掺杂着政治取向、公关运作、大牌制片厂商的商业控制等多项因素,但也不排除艺术作为衡量电影的重要标准,在奥斯卡评委心中的位置。整个奥斯卡评委会由7000多位评委组成,7000位评委根据各自的专业,为不同的奖项类型进行投票。
7000位评委各自又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审美标准,因此每一届奥斯卡的竞选追逐,基本都可以看作是美国好莱坞不同政治立场和审美标准的大角力。而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代表美国大多数精英阶层的综合取向。
韦恩斯坦影业惨淡收场 名利场权力重新分配
奥斯卡的舞台,永远是各大制片公司的“名利场”。
这从今年韦恩斯坦的缺席,就可以看出一二。众所周知,韦恩斯坦影业在奥斯卡的角逐中一向有不俗的业绩。从成立之初至今,韦恩斯坦影业共发行作品将近300部,《莎翁情史》、《模仿游戏》、《朗读者》、《乌云背后幸福线》、《被解救的姜戈》、《国王的演讲》、《卡罗尔》等多部作品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青睐,并将凯特•温斯莱特、科林•费斯、格温妮丝•帕特洛、詹尼佛•劳伦斯、蕾切尔•薇兹、丹泽尔•华盛顿、梅丽尔•斯特里普、米歇尔•威廉姆斯、凯特•布兰切特等多位演员推上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的宝座。在奥斯卡的舞台上,从前的哈维•韦恩斯坦可以说是功绩非凡。
然而去年年末,好莱坞轰轰烈烈掀起的“Me Too”运动,直接将哈维•韦恩斯坦推向风口浪尖,将韦恩斯坦影业一起带入深渊。然而,讽刺的是,离开了韦恩斯坦运作的各路明星们,在本届奥斯卡名单上也消失了踪影。凯特•温斯莱特《摩天轮》连奥斯卡的渣都没吃到,詹尼•佛劳伦斯《母亲!》也没能入围奥斯卡,凭借另一部作品《红雀》直接去亲吻金酸莓奖。
这一次,哈维•韦恩斯坦的退出,引发了好莱坞制片公司利益的重新分配。
本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中,两部大热门作品《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都是福克斯探照灯影业出品。其余的奖项基本被华纳兄弟影业、美国A24影业等电影公司一拥而上瓜分干净。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其中之一就是迪士尼去年年底刚刚完成对福克斯影业的收购,福克斯探照灯将会改变经营路线还是会独立经营,也许将决定迪士尼这家公司未来是否能在奥斯卡名利场上多得一席之地。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后起之秀公司在本届奥斯卡上收获颇丰,以美国A24影业为代表。美国A24影业是近年来美国独立电影发行公司的后起之秀,它的作品近年来在好莱坞以及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都有比较丰富的奖项履历。前几年,A24影业出品的影片几乎每年都在奥斯卡上有一席之地。2015年《机械姬》拿下最佳视觉效果,2016年《房间》拿下影后,2017年将lgbt题材影片《月光男孩》送上最佳影片宝座,履历可以说是非常漂亮。而在去年,《鬼魅浮生》、《圣鹿之死》、《好时光》、《赛马皮特》等影片纷纷入围圣丹斯、戛纳等重量级电影节斩获重量级奖项。此次奥斯卡盛宴上,A24更是带来了《伯德小姐》、《灾难艺术家》等优秀的独立电影作品。这家电影公司有独到的选片眼光,并且在新导演、新演员的发掘上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出品的影片,都凭借鲜明的个性标签在各大电影节成为大黑马,今后很有可能会取代哈维•韦恩斯坦,成为独立电影界新的“大佬”。
“Me Too”运动风潮未平 女性电影崛起
随着“Me
Too”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好莱坞掀起了“女权运动”的血雨腥风。当然,政治因素作为奥斯卡金像奖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这场血雨腥风不可避免的刮到了奥斯卡的舞台上。
纵观本届奥斯卡,热门电影《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我,花样女王》以及荣获最佳外语片的《普通女人》都带有鲜明的女性特征。《水形物语》展现了女性在情感长期压抑下的自我突破,《三块广告牌》则塑造了一个泼辣、干爽利索、执着的母亲形象,《伯德小姐》展现的是女性青春期的萌芽与性觉醒,《普通女人》则展现了一个跨性别女人的艰难心路。这些带有深刻女性标签的电影,成为了本届奥斯卡的大赢家。
男性强势下对于女性的控制,一直都是“女权主义”的核心问题,而去年下半年闹出的“性骚扰”丑闻和接下来大规模“Me Too”运动,则推进了好莱坞的“女权主义”进程。去年下半年,斯科特工作室曝出《金钱世界》补拍期间,影后级女演员米歇尔•威廉姆斯竟然拿着群众演员一样的薪酬,激怒了好莱坞演员工会,成为了去年年末仅次于性骚扰事件的第二大丑闻。政治取向作为好奥斯卡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这一次女性电影的崛起,可以看出整个好莱坞的价值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华谊兄弟影业出品、“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主演的女性为主角的电影《茉莉的牌局》也在奥斯卡收获了一席提名,这也是中国电影企业投资电影第一次亮相奥斯卡。
“白人老直男癌”成过去式 LGBT题材电影大翻身
在本届奥斯卡上,LGBT题材电影大放异彩。
LGBT题材电影的夺奖之路,可以说是众多题材电影中,走得最难得一个,但是每一次的冲击,都能在奥斯卡引起极大的争议。2006年李安执导的电影《断背山》虽然得到威尼斯金狮奖在艺术上的肯定,但是却因为奥斯卡学院派一群老学究而折戟奥斯卡。奖项一出,美国评论界一片骂声四起,奥斯卡被斥责为“白人老直男癌”、“顽固不化”。但是到了去年,黑人LGBT题材电影《月光男孩》获得最高奖,已经显示出对于LGBT群体的宽容度已经今时不同往日。
今年,在奥斯卡上斩获大奖的LGBT题材电影包括荣获最佳外语片大奖的《普通女人》,讲述了一个跨性别变性女人在丈夫死后艰难的心路历程,变性女演员丹妮拉•维嘉演技精湛,人物刻画丝丝入扣,十分感人。
同样是热门影片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在大奖单元中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大奖。
此外,《三块广告牌》中山姆•洛克威尔凭借对一个自我性取向认同不好的警官的真实演绎拿下最佳男配角奖,《水形物语》中理查德•詹金斯饰演的同性恋艺术家在影片中亦有不俗的表现,新生代男演员卢卡斯•赫奇斯凭借《伯德小姐》中深柜男孩的精彩演绎,获得了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最佳群戏表演奖提名。
从女权电影和LGBT题材电影在奥斯卡近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看出奥斯卡从保守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逐渐变得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而我国的文化也在逐渐的跟上奥斯卡电影的风潮,今年《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金钱世界》等优秀的“女性电影”引进,也展现了电影制度上的越来越开放。
此外,本届奥斯卡带给我们的重大惊喜还有,屡提屡不中的著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终于凭借《银翼杀手2049》摘得最佳摄影大奖,屡次被忽视、已加冕成“无冕之王”的男演员加里•奥德曼终于凭借《至暗时刻》一片拿下最佳男主角,但却可惜了刘易斯封山之作的精彩表演。
奥斯卡的审美标准总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他的审美标准、评选规随着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每年的电影,在艺术水准上可能会有“大年”、“小年”之分,但是优秀的电影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来没有停止过,总会一代比一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