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早已有三十几部作品被改编成影像作品,近年终于来到中国了。贾樟柯曾宣布在2016年监制电影《悖论13》,由演员转型做导演的苏有朋拍完电影《左耳》后,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正在上映,万达影业与香港英皇娱乐也准备在今年开机《解忧杂货店》,优酷更买下《秘密》影视改编权欲打造超级网剧。
悬疑片大概在国产电影里继青春片之后推理片将会成为最热的类型片了,IP热仍在席卷中国。而东野圭吾的商业价值更是已经被反复验证。不止是悬疑推理,他关于人性的讨论似乎永远不会完结,并且不存在过气的危险。
日本的推理小说曾红极一时,在推理小说历史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推理小说有着三个繁荣的时代——首先是古典时期英国的侦探小说,以柯南·道尔为主要代表人物;然后是黄金时代欧美的侦探小说,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主要代表人物;最后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繁荣时代,以森村诚一和松本清张为主要代表人物。
日本的推理小说历经80年代的繁荣后走向衰落,直到21世纪,推理小说才开始复兴,其中以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最为典型,更年轻的作家如乙一和凑佳苗等。
东野圭吾成功开拓了日本推理小说的疆域,他开创的“写实本格派”风格融合了“新社会派”和“新本格派”的特征,重视“社会性”的同时兼重“逻辑性”,这种风格源于社会现象,也源于自身经历
。
27岁的东野圭吾首部作品《放学后》便获得江户川乱步奖,但在处女作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不仅屡屡在评选中铩羽而归,被称为“最被直木奖厌恶的男人”,而且风格转型和诸多尝试备受争议,也因作品销量不好常自嘲“滞销作家”。人生曲折,经历动荡,东野在日本众多推理小说作家中显得越发沉稳,也让他越发关注小人物的遭遇。也用作品践行松本清张“文学既暴露”的主张,对于敏感问题敢于说真话,充满着社会责任感。
因为关注人性,他的作品总有深意,从不只阐述某一绝对的观点,就像是莫比乌斯环,爱交织着恨,恶也交织着善,也许也不能真正将人们划分为好人或者是坏人。就像是东野圭吾自己所言——我认为不可以轻率地判断人性是善良的还是丑陋的……我一直认为人性应该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很多无可奈何的原因,人们才会做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正是这些“无可奈何的原因”在引起人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思。
将犯罪动机通同“社会性”相结合,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出九十年代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有深刻的时代痕迹。中国读者对东野圭吾的作品感到极为亲切更加容易理解,不仅因着相似的文化与礼仪根源,中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形态也和他笔下的日本有着相通之处,这才让东野圭吾在中国成为销售量达到千万级别的现象级作家。
2006年东野圭吾终凭《嫌疑人X的献身》拿下日本推理界五项荣誉,出道二十一年终于从默默无闻走到台前,震惊日本推理学界。随后他的作品进入中国,自2007年以来的10年里已出版67部,其中《白夜行》、《解忧杂货店》销量均超过百万册。
多产又风格多变的东野圭吾像是一处丰盛宝藏,也因着对人性抽丝剥茧的深入洞悉,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推理世界。
令人献身的爱
《白夜行》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最初是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感,本是同学的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意还未萌芽便被父母间阴暗的交易打碎。桐原的父亲恋童,唐泽的母亲为了金钱便出卖女儿的肉体,目睹交易过程的桐原激愤之中将父亲杀死,而唐泽亦为了掩护桐原而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年少的他们如此便失去了头顶的太阳,这才是故事的开始。两人经历悲惨童年然后注定将拥有纠缠不清的一生,秉着唐泽对整个世界的恨意和桐原绝望的救赎,秉着如细线牵着的爱情。在这残酷人间,在如同黑夜的白昼里,两人拖着残缺的灵魂互相照耀,携手前行,谱下一本罪恶之书。
《嫌疑人X的献身》
石神哲哉是数学天才,生活与理想却一再受挫,演变成千篇一律找不到意义的动作,这种孤独足以捧杀一个强大的灵魂。石神已决意上吊自杀,脖子已伸进打结了的绳索,却听到一阵动听的笑声,这笑声的主人花岗靖子敲开了他的门,他又发现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丽的眼睛,陷入了爱情,这爱成了他的精神信仰,令他为此献身。
怎么会有眼睛这么美的母女?他想。在那之前,他从未被什么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从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那和解开数学题的美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一场暗恋悄悄的进行,直至花岗靖子和女儿杀死了恶棍前夫,石神便进行了一场壮烈的“献身”诡计——将自己替换成为杀人凶手,这一理智上堪称完美的计划,唯一的破绽是爱情。这是东野圭吾口中“最好的诡计,最纯粹的爱情”。
咬牙切齿的恨意
《彷徨之刃》
一位独自辛苦抚养女儿的父亲,宝贝女儿被无辜凌虐杀害,父亲调查线索竟发现是几名未成年少年所为,更可怕的是这些少年已对许多名少女下手,并将强奸过程录影卖掉赚钱。
在犯罪少年的眼里,被欺辱的少女在他们的眼里仅仅是一块肉罢了,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反省。
这些犯罪少年也许有着无人性的父亲,有着盲目溺爱的母亲,无人教导,任凭少年的冷漠与暴力滋长,强奸无数少女,并最终杀人。何况少年也自知即便是被抓服刑也倚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能伤他们分毫。
少年法并非为被害人而定,也不是用来防止犯罪的,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他们而存在的。从这些法律条文中无法看见被害人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
正义存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不可饶恕!人人得而诛之的罪犯却因为未成年不能得到任何相应的惩罚,父亲决心自行调查与复仇。
《恶意》
口碑良好的知名作家日高毫无征兆的在自己家中被杀死,刚展开调查作家好友野野口修便投案自首,凶手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却对犯罪动机闪烁其词,随后在“犯罪动机”的调查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阴谋和令人战栗的真相。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出人意料的立意,挖掘人性原罪,将阴暗面被暴露在阳光下,令人战栗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恶意”——恐怕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有闪现吧。
冷酷世界里的温柔
《信》
一对父母早逝的兄弟,弟弟直贵,这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青年,在他的眼眸中存在着回避众人目光的理由——他的哥哥刚志为了替他筹学费而闯入民宅偷窃,失手杀人,刚志为此入狱为自己的罪赎罪,身为弟弟的直贵尽管无辜,却从此背上了“杀人犯的弟弟”身分。在这个社会上,一次又一次的被歧视,被驱逐……
他失去了原先安静的校园生活,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歌唱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机会,失去了初恋女友,他还能为自己哥哥所犯的罪失去多少?
人都有着各种关联,有爱情,有友情,谁也不能擅自将它切断。所以绝对不可认可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杀也是不好的。所谓自杀,是杀掉自己。即便自己认为可以这样做,他身边的人不一定愿意这样。你哥哥可以说像是自杀一样,他选择了社会性的死亡。但是,他没有考虑留下来的你会多么痛苦。靠冲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包括你现在受到的苦难,都是对你哥哥所犯罪行的惩罚。
直贵忍受着偏见在这世界跌跌撞撞的行走,受尽孤独和冷漠,内心从无奈到愤怒到绝望。但也在这苦难中成长,最终学会承担,尝试救赎,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有一封封的信,这信经历百转千回,最终在轻轻的信纸里寻回一颗沉重的心。
《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东野圭吾穷尽半生都在寻找畅销的秘密,在犀利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纠缠中摸爬滚打,极少流露出如此温柔的情感。在获得各界认可后,终于出版《解忧杂货店》,舍弃引人注目的悬疑和推理,将一个个平凡又充满矛盾和羁绊的故事精妙的联系到一起,去追寻和歌颂人性中的善——微小而长存的善意,才是解忧的不二之法。
终
东野圭吾在出版《单恋》的时候说,现在的我,会尽量写出即使不爱推理小说甚至不喜欢阅读的人看了都会觉得有趣的作品。以现在东野圭吾的火热程度,他的确是做到了。
总有人诟病东野圭吾式的商业化操纵,更有读者批评东野圭吾根本不是推理小说作家。但在日本推理文学极度多元化和商业化的今天,每年有数万读者因为看了东野圭吾的作品而爱上推理文学,何其让人尊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