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哲学家牟钟鉴先生关于《荀子》的一段话;“荀学博大精深,放在当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比之以往更具启发性。而《劝学》作为《荀子》的首篇,更是意蕴无穷。文章不过千余字,看似只是规劝人们学习,其实是提供了一整套精进自己的秘诀:迷茫时自省,低谷时沉淀,徘徊时专注。当你读了《荀子》,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都能破茧而出,蜕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牟钟鉴先生的观点我高度赞同,深以为是。因为他言简意赅,极富哲理地道出了《荀子》博大精深,不同凡响的真谛。
五十年前,我就购买了《荀子简注》,后来发现杜建成同志买的《荀子选注》译、注精美,语言生动,风格独特,值得收藏。于是,我也买了一本。两个版本我都认真地阅读过,并在书上留下了眉批,勾画了重点。
让人懊悔的是,1988年,我将此书借给一位同志阅读,他却给我弄丢了。牟钟鉴先生的精彩论述,勾起了我对此书的思念。因此,我向杜建成同志问询,想把他的那本借过来再扫描复印一本。视频聊天时建成同志说,他已经搬过好几次家了,好多年没有看到它了,很可能弄丢了。他表示,随后在家里认真找找看,如果找不到,就去吴忠市图书馆看看,那里应该有,借出来扫描复印后再还给他们。
他的话提醒了我,当天下午,我就去固原市图书馆看了一趟。我向工作人员说了书名和出版时间,他们输入内容后,大屏幕上显示,整个那个时期的书连一本都没有。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都想得太天真了。
让人十分欣慰的是,次日杜建成同志在他家把那本《荀子选注》找到了,并在当天就用快递邮给了我。我打算扫描复印后还给他,他却坚决不让我复印,并十分真诚地说这本书他不看了,让我保存去。太感谢他了!存着它,也是我们战友情深的又一见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