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剑主演的《辕门斩子》观后感

(2024-08-29 09:14:1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手札记
       前段时间在手机上看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播出秦腔《辕门斩子·见太娘》一折,饰演主角杨彦景的,是宁夏一位名叫周剑的青年演员。他的工架潇洒大方,做工细腻入微,唱腔委婉动听,表演一丝不苟;一招一式,中规中矩,颇有三关大帅之气质风度。是我近三、四十年以来看过的、比较理想的一出《辕门斩子》。
       看戏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戏迷为演员的精彩表演而点赞,有的还在手机上发表评论,为演员加油鼓劲。当时,我也为周剑的精彩表演点了赞。其后,在演出快要结束时,还忍不住发了一条评论,以此表达自己对这出戏的喜欢和感受。我的评论内容是:秦腔界自从驰名西北的表演艺术家刘易平和丁醒民先生息演、谢世以后,真正让人看着过瘾的、由男演员主演的《辕门斩子》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基本上看不到了。青年演员周剑的演出,让人为之一振,始有耳目一新之感。
       我的评论刚刚发出,立即引发了三、四位戏迷的热烈讨论,其中一位针对我的评论毫不客气地说:“你的评论不准确、有偏见。前两位老艺术家谢世以后,优秀男演员主演《辕门斩子》的有刘随社、赵阳武等等,怎么能说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基本上看不到了呢?”我还没有来得及向戏迷朋友们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一出戏就播放结束了。我们的讨论只得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现在,就谈一下我当时没有来得及陈述的个人观点。
       我说的刘易平和丁醒民两位老先生,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秦腔观众可能印象不是很深,为此,我先做个简要介绍:刘易平先生生于1906年,逝于1997年,享年九十一岁。他主演《辕门斩子》,成名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46年的演出戏牌上,就赫然醒目地写着“须生泰斗刘易平”几个大字。而且驰名西北,声名大噪;演到哪里,红到哪里。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年逾八十岁高龄时,还能为其六十年代初主演的《辕门斩子》全剧录音完成音配像电视片。丁醒民先生生于1919年,逝于2007年,享年八十八岁。1938年,就以主演《辕门斩子》而闻名于陕、甘、宁。据有关资料说,他演出的《辕门斩子》,是其十五、六岁与刘易平先生同台演出该戏、扮演杨宗保时,从刘先生那里学来的。从此一炮而红,轰动一时,在宁夏广大秦腔戏迷中享有“须生之首”的美称。他们二人分别自上世纪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闻名于西北秦腔舞台。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年事已高,二位老艺术家才逐渐淡出了秦腔舞台。
       正是由于他们非凡的艺术造诣,征服了西北广大的秦腔戏迷,因而,戏迷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们演唱的《辕门斩子》奉为样板。自此以后,无论是哪位秦腔演员主演《辕门斩子》,戏迷们都会用他们的演出进行比较,由此造成了与他们同时代的、在西北秦腔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刘毓中、袁克勤、康正绪、阎更平、乔新贤等一流须生,及其后来的秦腔著名须生贠宗汉、雷开元等等,对于秦腔观众耳熟能详的须生应工戏,他们几乎全部都演,唯独不演《辕门斩子》。我想其中的奥秘,就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到了黄鹤楼,别人请他写诗留念,他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一样,上述各位大艺术家都很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演技水平与两位先生相形见绌,无可比拟,故而终生不演《辕门斩子》。他们如此这般的明智之举,自然会影响到后世一代代须生演员,由此造成好长一段时间内,西北省、市级秦腔舞台上,再无男演员主演这出名戏了。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北秦腔舞台上才陆续涌现出了焦晓春(她成名较早)、薛志秀、刘茹慧、周晓莉、成香娟等女老生主演的《辕门斩子》。她们虽然嗓音清脆,表演细腻,富有激情,各有千秋。为秦腔舞台上的《辕门斩子》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许多戏迷所接受,所叫好。不能不说,她们也是秦腔女须生中的佼佼者。她们的横空出世,使秦腔《辕门斩子》几乎成了女须生的“专利”戏。但是,若要平心而论,把她们主演的《辕门斩子》与刘易平、丁醒民先生主演的《辕门斩子》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她们的表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因为她们都有无法弥补的不足之处:
       第一、“女元帅”们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克服女声(雌音)这一先天性不足。她们有的童声稚气,声如孩童,与其所扮演的老生角色背道而驰,相去甚远;有的为了追求老生的发声效果,用力硬挣,因此造成嗓音沙哑,让人听着不男不女、不伦不类。
       第二、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女性演员普遍个头矮小,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发胖,这样的外形条件,便连正工须生佩戴的胡须也带不起来,因而改带短胡须,这样,就严重地破坏了正面人物的艺术形像。
       第三、她们扮演的杨元帅,唱腔、道白都是女声;尽管足登厚底朝靴,但当杨元帅走下帅位以后,其身高便低于焦赞、孟良一大截;再带上一副短胡须,如此这般的外在形象,无论她们如何卖力地表演,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地认可:这位就是统领千军万马、阳刚之气十足、镇守三关的大宋元帅——杨彦景。

       结论:由于刘易平、丁醒民两位老艺术家离开秦腔舞台后,优秀的男演员没有及时补上这个空缺,在这数十年期间,上述女演员才趁虚而入,应时而生,影响了秦腔《辕门斩子》舞台三、四十年。最近十多年以来,主演《辕门斩子》的男演员虽然出现了刘随社、赵阳武等等,我也满怀期待地看过他们的录像片段,让人不敢恭维的是,他们虽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但是,由于女性“杨元帅”影响秦腔舞台太久,他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吸收、模仿了“女元帅”们的演唱方法,因而导致他们主演的三关大帅,同样缺少了男须生本身应有的气质风度。我之所以为周剑主演的《辕门斩子》点赞并给予好评,就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女元帅”们的不良影响,表现出了自己应有的气质和风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