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上旬看央视新闻“马英九一行到陕西扶风寻根问祖”后,引发了我再次阅读这段历史的兴趣。马英九先生说他是马援之后。由此说来,我们是相距很近的一支了。据我们《(甘肃)静宁阜民坊马氏族谱》及史料记载,马援是马姓诞生以来的第十一世。具体世系如下:
一世:马服君赵奢(生平详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传》),因赵奢于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大败秦军,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卒后葬于邯郸附近的紫山。为了纪念他,后改紫山为马服山。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左右)以后,为了纪念赵奢,其次子赵牧之子赵兴,以其祖父马服君封号为姓,改赵为马,马姓自此而诞生。
二世:赵牧,马服君赵奢之幼子(长子赵括为赵军统帅,长平之战中,战败而亡),居邯郸,为赵将。
三世:马兴,牧之子。居邯郸,以马服为姓氏,后去掉“服”字,单姓马。
四世:马嵩,马兴第三子,随父居咸阳。
五世:马述,马嵩之子,字贞惠,居咸阳,汉太子大夫,平通侯。
六世:马权,马述之子,居咸阳,汉宁东将军,子三:何罗、通、伦。
七世:马通,权次子,字达,居咸阳,黄门郎、侍中、重合侯。坐何罗反(因其兄马何罗谋反案而受牵连),于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徙扶风茂陵成欢里,自此,称扶风马氏。
八世:马宾,通之子,居扶风茂陵成欢里。汉议郎,绣衣使者(当时的特殊警察,可代表皇帝处置不法行为者)。子三:庆、昌、襄。
九世:马昌,宾次子,西汉末年扶风茂陵成欢里人,子一:仲。
十世:马仲,昌之子,居扶风茂陵成欢里,汉玄武司马。四子:马况,河南太守、穷虏侯;马馀(我们的祖先),排行老二;马员,老三,增山连率(官职名),王莽时期任郡太守、中水侯;马援(马英九的祖先),老四,伏波将军、新息侯。
十一世:马馀(我们的祖先),仲次子,字圣卿,居扶风茂陵成欢里,中垒校尉,秩二千石俸禄的军官,扬州牧。子二:严、敦。
十二世:马严,字威卿,馀长子,居扶风茂陵成欢里,后汉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将作监的长官,战国始置,历代沿革,名称不一,但职掌大致相同。秦代称将作少府,西汉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秩二千石俸禄)、陈留太守。当职明赏罚,发奸,郡界清静。晚年退居自守,训教子孙,事附《马援传》,幼年失恃,深获援公(严、敦四叔)教养,有马援《誡兄子严、敦书》(这封书信,就是马援专门写给其侄子马严和马敦的)。
其文曰: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不忘之耳。龙伯高温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亷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勅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对于这封书信,严、敦兄弟二人恪守,流传甚广,成为马氏家训。七子:固、伉、歆、鱄(汉议郞.即墨令)、融、留、续。
十三世:马歆,字季正,严三子。居扶风茂陵成懽里,子一:广(据江西乐平《马氏族谱》)。
十四世:马广,歆一世子(据.江西乐平《马氏族谱》,东汉时封武安侯。妣杨氏),居扶风茂陵成懽里,一子:日磾。
十五世:马日磾(?--194),居扶风茂陵成懽里,子五:静、通、季、良 、谡。
十六世:马良,字季常,居扶风茂陵成懽里。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汉灵帝中平四年生,蜀汉昭烈章武二年殁(公元187---222年),于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五月,冤夷腾公三族时,避居襄阳宜城。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因良眉间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刘备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辟为左将军椽。后遣使吴,权敬待之。先主称尊号,良为侍中。征吴时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皆受印号,咸称意旨,会备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备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十七世马秉,良之子,随父避居襄阳宜城,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秉为蜀汉骑都尉。
此世系根据甘肃省静宁县马奔先生,2023年4月发表的《静宁马氏又叫“白眉世家”的来历》和《静宁阜民坊马氏族谱》整理而成。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