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二月下旬,是我七十周岁生日。大约在一个月之前,三弟电话同我商量为我过生日的事情。我说,千万不要张罗这个事情了,最没意思。你一张罗,大家都不得安宁了。有好一部分娃娃工作、学习繁忙,加之路途遥远,到时候不说一声,他们会埋怨;说了就要麻烦他们,为这个事,给大家增加麻烦实在不应该。再说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年人都说,年纪大一些了,应该忘记年龄、忘记生日才对。
好不容易把三弟说服,同意了我的意见,不过生日了。紧接着儿子又说此事。我用同样的理由劝儿子不要过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今年春节期间在老家时,就同他的兄弟妹妹们商量好了。儿子还对我说:“你们原来每年给我爷爷奶奶过生日,现在我们给你们过生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么。再说了,现在咱们大家庭很少有在一起聚一聚的机会,利用给你过生日的机会,咱们安排在一个星期六下午,远处的亲人也能顾得上,又不影响他们什么事情,大家在一起高兴高兴,该有多好啊!”
紧接着,侄儿(女)、外甥(女)都表达着同样的心情:给你们过生日,是我们从你们的行动中学来的。你们原来每年都给我们的爷爷奶奶过生日,现在我们给你们过生日,不正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他们都这样说,我不但无话可说了,而且觉得他们都懂事了。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大家庭的良好家风。于是,我同意了儿子的安排,接受了亲人们的诚意。
2023年农历二月二十日下午,是个星期六,我们大家庭的大人小孩,能来的,基本上都来了。尽管有一部分亲人分别居住在西安、银川、石嘴山等地,路途较远,有所不便,但大家还是克服困难,准时参加了。
就餐时,我与同桌的弟(媳)妹(夫)们说:这件事刚开始我是极力劝阻的,当我知道晚辈们早已商定、安排好了,而且他们安排的理由是:咱们原来每年给他们的爷爷奶奶过生日,所以现在他们就要给咱们过生日。我觉得这个理由很正当,这是晚辈们懂事和成熟的表现,更是咱们大家庭好家风得以传承的表现。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到底看了没有,我不知道,但咱们当年给咱们的父母亲过生日时,咱们的后代确实在看,这是千真万确的。咱们当时并没有想着要做样子给他们看,但他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他们开始尽他们的孝道了,这难道不是好事情、好家风吗?!所以,我现在不但不拦挡了,而且是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但我有几点要求:第一、咱们的生日,不能年年都这样过,而应该只在逢十的年份、就是70、80、90、100······时才这样过。不是逢十的年份过生日,由各小家自行安排。第二、现在我第一个过,以后咱们十个人,谁的生日到逢十的年份了,就给谁过。第三、无论给谁过,都不能互相攀比,大手大脚,讲究排场,铺张浪费。大家表示赞同。
在这期间,我们还同部分晚辈热情交谈了一阵,他们都说,以前你们每年给我们的爷爷奶奶过生日等孝敬行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我们大家庭长时间团结和睦的氛围真是太好了!我说,这样的氛围是咱们大家共同营造的,因此,这是咱们大家的光荣。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咱们的《族谱》中有一句家训叫做“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就是说,第一等品质的人,干国家的事情时,就是忠臣,把赤胆忠心,奉献给国家;在家庭,对待自己的父母亲时,就是孝子,把孝敬之心奉献给父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读书学习,二是耕田种地。这是咱们的祖先留给咱们的家训,作为后代,只要咱们都照着去做,我们的家庭就永远团结和睦,兴旺发达,幸福美满,事事如意。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两个多月后的一次朋友聚会,一位与我同岁的老朋友突然问我:“咱们七十周岁了,今年应该过生日,你过了吗?”我说过了。紧接着,他打开手机相册里的图片,兴奋地给我介绍着他过生日时的情景。并说:“今年,我很早就记着这件事,结果临近生日时,孩子却说:‘过生日有啥意思啊?太俗气了,不过了吧?’我说:‘七十大寿,怎么不过?必须过!’所以就过了一下。”同这位老朋友比起来,我们的孩子真懂事,我们开始并不想过,他却早早地就商量、安排好了。
我觉得这个生日过得很有意义,所以把它记下来。
这是当天晚饭后,我们拍的全家福。
第一排从左至右是:三弟媳杨雪芳、二弟媳谢彩莲、侄孙马康博、马娟侄女的女儿余玥颖、我妻袁俊花、大妹夫樊怀玉、我孙子马慕琦、我、三弟马志恒、三弟抱的其小孙女马梦远、马锐侄儿的大女儿马梦涵、樊丽外甥女儿的女儿薛薇薇、大妹马志兰、吴冠男外甥的儿子吴沐泽、二妹马志贤、三妹马志莲怀抱着马萍侄女的小女儿陶梓;
第二排从左至右是:陶子涵外孙女、马娟侄女、马云侄儿的媳妇李敏、马婷侄女怀抱其小女儿伏米粒、马婷女婿伏小强怀抱其大女儿伏米朵、马娟侄女婿余海旭、马锐侄儿、陶文飞侄女婿、马翔我儿、樊丽外甥女婿薛彦峰、马康乐侄孙(当时发烧,头上贴着退烧贴)、马云侄儿、吴冠男外甥、樊丽外甥女、吴冠男外甥媳妇殷雅卓、马锐侄儿媳张洁、马萍侄女、吴倩外甥女。大人小孩一共37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