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锦(二)
(2021-06-24 09:13:58)
《菜根谭》里又说:“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警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译成白话就是:“老天爷要是降祸于一个人时,必定要先给他一点小好处,使他飘飘然起来,所以,好事来了不必趾高气扬,得意忘形,这要看他会不会把握;老天爷要是想给谁福气的时候,必定要先给他一点小折磨,以此让他谨慎起来(以便做好以后的事),所以,不顺利降临时,不必怨天尤人,失去勇气,而要看他会不会因祸得福。”
这是很好的辩证法。本来是好事,遇到不会把握的人,就得意忘形,举措失当,反而会招来祸患;有些本来是不利的事情,遇到善于处置的人,谨慎应对,因势利导,反而会因祸得福,最后变成了好事。生活中,这样的事例经常出现。所以,洪应明老先生告诫我们:好事来了,不要高兴得忘乎所以,要善于把握,正确引导;不利的事情来了,不要丧失勇气,而要沉着应对,谨慎处置,只要这样做了,就会引出好的结果。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成白话就是:“人的肝脏生病了,眼睛的视力就受影响;肾脏有了疾病时,耳朵就不灵敏了。真正的病源,是人们所看不见的地方,而发病的地方,正是人们都能看得见的地方。所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光明正大的场合表现得堂堂正正,是由于他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也日积月累、长期修炼的结果。”
这是在提示人们,要想在光天化日之下显示自己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洁身自好的良好风范,就要在无人监督,孤身一人的地方不产生坏的念头。只有这样,他的行为才能使人看着自然得体,落落大方。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成白话就是:“攻击他人的缺点错误不要太过分,要考虑他的承受能力;教导他人做善事的标准不要太高远,要让他能正确理解并能跟从我们。”
这是在提醒我们:批评和启发一个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把握分寸,要充分地考虑他的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效果才会好。
“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与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译成白话就是:“不要同小人结仇怨,小人自然会有他的对头;不要在君子面前卖弄小恩小惠了,君子是根本不在乎这一套的。”
这是在说,与小人斤斤计较,冤冤相报,说明我们也与他一般见识了,而且小人自然会有他的对头,何须我和他过不去呢;已经知道某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就不要再用低级庸俗的那一套去讨好他了,因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是不在乎小恩小惠的。
各位博友大家好!我的博客已经数周出现“网络繁忙······”无法给博友们发评论,望博友们见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