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是形容一个人对于事物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这本来是好事,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过于明察,便有伤敦厚与和谐之气。记得有一本古书上说,古代皇帝的皇冠前后之所以吊满了珠穗,设计者的初衷,就是为了不让皇帝把眼前的事物看得过于清楚、明白,使事物保持在若明若暗的状态即可;皇冠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球圆形的穗子,据说,设置它的用意,是在提醒皇帝:不要把附近的声音听得太明白,把周围的是是非非弄得太清楚了。
细细想来,这是有道理的。世上所有的事,都得有个度。所以,古人便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说。这些道理要在实践当中认识、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现实生活中,那些自诩为明察秋毫的人,在工作期间,为了做到尽职尽责,善恶分明(他的出发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便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过于明察的治理意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有的甚至适得其反。而学习郑板桥先生,先明察而后再装糊涂,即“难得糊涂”,那便是另外一种境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