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关于“道”的论述很多,如左丘明说:“忠于民,信于神谓之道”意思是:“忠于老百姓,又顺应神灵的意志就是道。”
老子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有形,长育万物。吾不其名,强名曰道”。意思是说,“这个大道是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但它却生育了大地,使日月运行,使万物生长。我很有限,弄不懂其中的奥秘,只好称它为道。”
孔子表示,自己不懂得道,却始终在寻道、谋道、问道。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只要早晨弄清楚了道,傍晚就死了也是死得其所。”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君子只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自己贫穷。”
被誉为兵家之祖的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计篇》里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意思是:“所以,必须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来衡量探索战争胜负的趋势。(这五个方面指的是):一,君主之道;二,时令气候;三,地形与地势;四,将领的素质修养;五,组织与纪律。
所谓君主之道,说的就是务求政治清明,让老百姓和君主有统一的意愿,从而能够与君主同生死而不怀二心。”这是孙武关于道的观点。
《增广贤文》中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意思是说: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喜欢钱财,但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而获取。这个“道”,就是正当的手段。
综上所述,究竟什么是“道”呢?我觉得,这应该根据每一篇文章的上下文意正确地理解。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门生盛时彦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作序时,对“道”的论述,最为简洁、生动。他说:“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并不是神秘莫测,密不外传,就像佛教所谓的‘心印’(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也泛指内心有所领会),道教所谓的‘口诀’那样,万事万物的当然之理,这就是‘道’啊。”他说得太对了。因为这的确是“道”的精髓啊。通俗地说,道就是正确的方法;道就是真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