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我与本单位的舒海桂、黄如明、谢国兵诸同志在市党校学习。一个周五的下午,党校组织登山竞赛活动。比赛规则是:将男、女学员分成两队,再分成四个小组。即男、女40岁以下的各分为一个组,41岁以上的各分为一个组。每组从起点开始,到达山顶终点获得前三名者,依名次给予奖励。
实事求是的说,这样的分组法,对于我们年龄偏大的同志是显失公平的。因为当时我已经53岁;舒海桂同志已经51岁。同41、2岁的同志同为一个标准,年龄相差十岁以上,我们是吃亏无疑的了。
由于参赛者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年龄差距很大,所以,对于此次比赛,我从思想深处就没有准备着争什么名次,而只是想认真地参与一下,一是完成党校安排的竞赛活动任务;二是同大家一起走走看看古雁岭的绿化新面貌;三是比较、检验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
组织者安排两个女子组先开赛,每一组比赛开始相隔20分钟后,下一组再开赛。我们组被安排到最后开赛。比赛口令下达后,我一直没有跑,只是一路大步向古雁岭山顶走去。已经在女子41岁以上组取得第三名的舒海桂同志看到我即将到达终点时,便大声为我喊“加油!”并提醒说:“再加把劲,还能取得名次呢!”我疾步走上平房顶后,果然取得了男子41岁以上组的第三名。
我们取得这个成绩后,党校登山竞赛的组织者和众多的参赛者都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参与比赛的年轻人很
多,而且个个摩拳擦掌,信心满满,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准备充分,势在必得。但让其遗憾的是,他们的脚步还是慢了点。
此次比赛我们之所以能以偏大的年龄取得较好的成绩,就是由于我们都是行伍出身,而且几十年来,坚持晨练从未间断。因而身体基本健康,腿脚还算灵便。赛后,我写了如下顺口溜以记此事:
登山竞赛健步行,走完全程方知情。
知命之年获名次,震惊组织参赛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