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小多与孔融看传统与现代文明的长幼尊卑(第一版)

(2011-08-13 16:29:59)
标签:

杂谈

      很久了,就想写这篇文章,因为一直忙碌,竟忘记了经营这片独属于自己的"土地".

      我也发现,自己在安逸悠闲的时候,好多思路泉涌般拥向我,而若不拿起笔.便荒废了.今天打开博客忽然想到那天那么深刻的感动,便把别物放置一边,把这篇博客写出来,让我心中思想中的困惑与思考,一起来这里报下到.呵呵.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教我唱过一首儿歌,名字是"李小多分果果",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李小多,李小多分果果,分到后来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来一个小,大的分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 它陪着我长大,常常我是把好的大的东西分给别人的,自己留小的,或者是次好的,除非是没有人和我争的东西,自己才选自己最喜欢的.因此.妹妹受了很多益处.直到她长大成人.但她的思维却是.自己优先.呵呵.如今她已嫁人,环境优越,是我们整个家庭经济条件最优越的.但是我却从不故意去要求她为父母做更多,因为她的生活有她自己的安排.虽然,这样有时给我的压力相当大.因为.我知道我要为父母承担的责任.不仅是需要他们健康,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晚年舒适快乐.但是.有时真的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力量真有限.

      前一段时间,我应聘到一家地毯销售商那里做PARTTIME的工作,那里的老板是一个27岁的大男孩.他的妈妈要放掉其他事情,帮他管理生意,因为一个巨兴旺的小店被他半年搞下来,生意冷清,亏空不少.这个家庭有三个儿子.这个是老大.在和那位母亲的交流中她谈到他们的家庭,她说:"我虽然谈不上说怎么教育的好,但我们的家庭真是孔融让梨啊."我开始很诧异(他们是台湾人).但也油然的想到了那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是说小孔融把梨让给兄长.哈哈,多么不同的教育方式.他们家恰恰相反的是,那两个弟弟奇懂事,就是这个哥哥,从小让父母操尽了心.但那个妈妈口里口外,显示出和这个孩子感情最深,也有意将来靠他支撑.....,"他将来一定要当老板的"."现在我们为他的学习买单!"

      我忽然有个想法,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古代要提倡"孔融让梨"尤体现长子的优越? 从中国的传统看,长子一般是家族遗传的最重要的人,因此他需要集中最主要的资源.这是我的分析.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家里第一个孩子也往往(长子)集中了整个家族最明显的优势(如智能和外貌).这种特征随处可寻.可古代,没有DNA技术.完全是通过传统,或者说经验的总结.而现代中国人(大陆),这种观念似乎越来越少,追寻古老的传统似乎已经成了封建的代表.而台湾却好好的把他们传承下来. 当然近几十年,因为计划生育的关系,大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了,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幼儿园里那首“李小多分果果”的儿歌远比孔融让梨的故事更家喻户晓。时代进步了,但是我们忽略的传统和正在传扬的现代文明到底哪个更具意义?

      有意思的是,我想起了一个小情景.记得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我不是比妹妹大吗?那我吃的东西多啊,为什么还要我和妹妹分一样多啊,那我吃了了,不够吃啊,妹妹还吃不了啊?"我无法回答儿子.只是告诉他,吃了了妈妈再给!""你是好孩子!"

      孩子的哲学,有时候真实的让你无法反击.

      因此,我感到,有许多事,我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去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