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顶角相等”的文化价值

(2013-10-31 20:21:3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模块中的一个小模块,定理  “对顶角相等,”如图2,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角A等于角B




http://s11/mw690/001V8S4zty6DQY5y84y7a&690

这个定理当然也属于基本数学知识,可是这太简单了!一眼就看出来了!这还要证明吗?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请注意,在世界名著、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中,“对顶角相等”是命题15.证明如下:A+C是平角,B+C也是平角,然后根据公理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所以A=B.

这一证明方法当然也属于基本数学技能.但是重要的价值不在“对顶角相等”的命题本身,而在于泰勒斯提供了不凭直观和实验的逻辑证明,

因此,这一模块的主题是基本数学方法的教学:理解从公理(基本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推理的演绎证明,在教学中,要从“不必证明”提升到需要证明,会使学生感到理性的震撼,进一步,要分析产生这种思维方式的社会文化背景,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当时希腊的雅典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由男性公民组成的民众大会有权制定法律,处理财产、祭祀、军事等问题(注意:广大的奴隶、妇女、外来人不能享受民主权利).既然是平等的民主政治,彼此间的不同意见需要说服对方.为了说明自己坚持的是真理,就需要理性证明,对顶角相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古希腊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和中国奉行的皇帝君的王权政治,是有根本区别的.对顶角相等在古希腊需要证明,在中国却认为无需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对君王管理国家有用的数学(如丈量田亩、计算赋税等),才会得到数学家的重视,对顶角相等,对王权没有用处,所以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对顶角相等”这样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对顶角相等这一小模块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和文化背景处于核心地位,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则相对次要.学生在这个模块里得到的“理性震撼”,则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自《“四基”数学模块教学的构建》

 

——兼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张奠宙1,郑振初2

http://www.fhsx.cn/Html/Article/201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